第一天:失去拐棍 ?心中沒著落
11月21日倫敦時間13:30。薛先生和他的上司終于聯系上了。薛先生剛向上司反映我們的要求,對方回答得非常干脆:“哪有導游!沒有導游!”薛先生說話的底氣也越來越不足,聲音越來越小。我們的心也開始懸了起來。剛接電話時,他信心百倍地當著我們面大聲地陳述情況,等情況介紹完后,他的聲音越來越小了,等薛先生打完電話以后,剛才的豪氣蕩然無存。我們感覺有點不妙(提示:在責任沒弄清楚之前,回避矛盾,怕引火燒身是很正常的)。我們問薛先生,怎么樣,他說等一會兒上司還會來電話的。沉默、等待、沉默、等待……飯越吃越沒有味道,不一會兒,我們三人全都放下了筷子,一根根地吸著我身上僅剩下的半盒人民大會堂牌香煙。
薛先生的手機終于響了起來。薛先生一聽就說:“走吧,我送你們去賓館。”雨越來越大。薛先生一路不再說話,車一直開到假日酒店。酒店離希斯羅機場不算遠,乘出租車不到20英鎊。薛先生在路上接到妻子打來的兩個電話,大概意思是你早應到家,怎么還不回來。薛先生一直在解釋,中國客人遇到麻煩我哪能不管(提示:在歐洲額外占用別人的時間是不禮貌的)。
進入假日酒店,薛先生用英語和前臺的一個男服務員說了一通,服務員一邊說話一邊查電腦,直搖頭。薛先生又和他說了一會兒,才從服務員手中接過鑰匙,告訴我們住樓上218房間,他幫我們把行李箱拿到樓上,然后又從他車上挑了兩把相對好一點的雨傘送給我們,這些雨傘都是我們團上飛機前扔下的,一路風吹雨打,大部分雨傘已經散架,現在只好對付用了。
這次歐洲之行,總是有雨水相伴,剛到羅馬就趕上下雨天,雨傘是在羅馬買的,一把5歐元,相當48.50元人民幣,質量類似中國前幾年的農貿市場的產品,質量一般化,看來中國現在的雨傘比外國的質量好的多,價錢便宜的多,有眼光的雨傘商不知是否發現了這一點。
房間安頓之后,我們問薛先生:“剛才在服務臺為什么那么長時間?”他說:“服務員接到公司的電話,訂了一個房間,并沒有說誰付錢,經查電腦,也沒收到公司確認的傳真。遇到這樣情況,應先交260英鎊押金。我向他解釋你們的情況,他還堅持要收押金,我就告訴他,公司會來傳真確認的。按照歐洲的行規,一般賓館只要收到訂房傳真就不用交押金了。這次公司沒來傳真,我說可能忙吧,一會兒會來的,這兩個中國人都是公務人員,不會賴賬,先讓客人住下再說,等一會兒,我再下來。”假日酒店住一個晚上普通間是190英鎊(當時價格1英鎊=14.50元人民幣)。倫敦的住宿價格都不低,一般旅館的標準間,一天也得120英鎊,還不一定能找到。
歐洲人講究誠信,只要有備案單位或公司向賓館發個傳真,就意味著有人負責付賬,客人就可以在賓館消費了。
薛先生到房間沒有坐下就要走。他走的是后門,怕走前門被服務員糾纏,向他要住宿押金。我們和他出了賓館之后,他再三向我們解釋,你們沒有錢我也沒帶那么多錢,你們情況公司都知道了,耐心等待吧,我是一個打工的做不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