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注意力是不是調節壞情緒有效的方法?
女兒快三歲,為了避免她的獨占易怒,分離焦慮以及只想贏的焦躁情緒,我專門買了一套情緒管理的書。書中講到小兔兔、小熊熊們想發脾氣、想哭的時候,要么跳跳、要么自己找人聊天或者跑步、說話,用分散注意力來轉移發火、焦慮、不舍等情緒。小朋友每次都跟著小兔兔一起著急,一起哀傷,看著小兔兔發火樣子大笑而開始扮演角色。繪本故事色彩艷麗,繪圖精美,故事連貫,然而對小朋友情緒管理暗示并沒有什么作用。
有了壞情緒 如何調節和轉換?轉移注意力是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根據百度百科查閱,拉扎勒斯提出:“情緒是來自正在進行著的環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應的組織,它依賴于短時的或持續的評價”
對,就是評價。焦慮、暴躁、失落就是因為不好的評價。越在乎,陷入情緒中的時間越長,甚至可能無法自拔。
人生中最難忘的情緒莫過于失戀、暗戀和初戀。主要因為得不到。得不到有效的正面評價和積極的感情回應。越在乎,難忘的時間越長,甚至可能忘記事情本身,只在乎那種患得患失,自認為的付出后的失望、悲觀以及不滿等等評價本身。
人是社會性的,不可能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和評價。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屬于最高層次需求,好的評價成為發展的助推器,不好的評價自然讓人心情郁結,產生壞情緒,從而影響生活,工作以及身體,調節不好,萬劫不復。
明星,聚光燈下放大所有的評價,也就產生諸如水軍這類專業管理評價的人群,一些演員,甚至為了避免受影響,關閉評論或者壓根不自己看新聞、評論以及所有網絡信息。面對評價,轉換的好,如袁姍姍之類,一條馬甲線轉換大部分黑評,路轉粉無數。贏來事業不同高度。反之,沒有調節成功者,壞情緒主導人,抑郁無法自拔。
既然壞情緒的來源是太在乎別人的評價。調節壞情緒還是回到注意力本身,不要試圖總是聚焦和糾結“為什么”“怎么會?”以及“這么弄別人怎么看?”這些問題,接納所有的負面情緒,靜下心來,與他們對話,接納每一個不同時期的自己。
老話重提“我們不能讓所有人滿意。”那么就請看淡個體的光環,看淡看清評價,既不能太在乎自己的影響力,也不要自暴自棄,認為自己太過于卑微。拋開太多評價本身,反思評價的關注點或者事件本身,聚焦主要問題,防止過于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糾纏在自己的付出,放大視角,不與他人反復討論原因以及具體細節,相信我,這些只會讓自己陷入毫無意義的自我情緒沉迷。
管住嘴,從開始一小步的行動開始,接納和記錄每天的自己變化。另辟維度,目標單一,防止過于分散注意力在評價本身上,自我激勵,才能最終成為內心強大,獲得自如調節情緒的主動權。
人生就是馬拉松,看準路,接受歡呼,鼓勵,嘲笑和無人理睬??控制節奏,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