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清林劍客聊古代名將》系列之23,東漢代名將之鄧禹的故事。
漢明帝劉莊時期,追思他父親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的諸位功臣,于是就把二十八位有功將領的畫像放在南宮云臺。于是就有了云臺二十八將的這一說法。
這二十八將中,翻看戰績,赫然發現,排名第一的鄧禹,竟然在打仗這一塊,非常的不咋地。勝仗沒幾場,敗仗不老少。這就奇怪了,鄧禹是憑著什么,能坐到云臺二十八將首席之位呢?
鄧禹在很小的時候就是劉秀的忠實追隨者
鄧禹(公元2-58年),字仲華,漢族,南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和劉秀老婆陰麗華是同鄉。當然了,和劉秀家離的也不遠,劉秀是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省棗陽市)人。
鄧禹出生的時候,正好是王莽竊奪了漢室,建立了新朝,王莽這個被后世懷疑為穿越者的老兄,力圖在所有的行當進行革新,于是,在文化上也下了大功夫,擴建太學和太學生宿舍,于地方學校廣招生徒,征求各地異才。
于是從小學習成績就不錯,少年才俊的鄧禹,在十三歲的時候,有幸選撥到京城長安太學學習。在長安學習的過程中,他碰到了也被選撥來學習的二十歲的劉秀。
兩人都遠離家鄉,身邊沒有親人,鄧禹一個13歲的小孩,遇到了算是半個同鄉的劉秀,自然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再加上兩人性格相投,所以,鄧禹對劉秀可謂是一見傾心,拜為大哥。
劉秀雖然是漢室宗親,但這時的他早已沒落,和普通的百姓沒什么區別,再加上這時已經是新朝,漢朝已沒有了。所以也絲毫沒有貴族的氣質。但鄧禹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劉秀不是一般人。所以,在太學中,鄧禹就是劉秀的跟班小弟。
幾年后,學習完畢,兩人都各自回了家。準備過安分日子,但是天下卻開始亂了起來,在王莽的折騰下,新朝的社會矛盾激化,老百姓沒好日子過,各地紛紛鬧起了革命。
劉秀和他哥哥也鬧起了革命,他們投靠了當時最大的起義部隊綠林軍,并且擁立了的劉玄為帝,號稱更始帝。劉玄的綠林軍就在南陽附近活動。
鄧禹讀過書,有文化,于是很多人都開始向更始帝推薦鄧禹。劉玄也認可鄧禹,但幾次派人去請,鄧禹卻認為更始帝難成大器,始終未答應劉玄的邀請。
沒過多久,劉秀打了一場昆陽之戰,用2萬人楞是打敗了王莽的40萬軍隊,直接導致了新朝的覆滅,因為不久后,綠林軍就攻入長安,殺死了王莽。
這么猛的劉秀還有當時在軍事政治上表現比劉秀更強的劉秀的大哥劉縯卻讓更始帝感到害怕,他怕這哥倆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于是找了個理由把劉縯給殺了。
劉秀判斷自己實力尚不足以抗衡劉玄,于是主動請罪,得到了原諒,并被外放到了兵荒馬亂的河北,去做一個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招撫河北大大小小幾十股起義部隊。
而此時鄧禹正根據不斷打聽來的情報,分析天下大勢。這個時候,他覺得是時候出山了,他準備去找自己曾經拜過碼頭的老大劉秀。他跋山涉水,千辛萬苦來找劉秀,劉秀行蹤不定,找了許久,追到鄴城才得相見,鄧禹請求劉秀留下自己。鄧禹那年時22歲。自此,一生追隨劉秀,陪伴著劉秀打下了東漢江山。
劉秀當時的處境一般,但是卻有小弟主動來投,自然喜出望外。但作為未來開創東漢王朝的準皇帝,他拿不準這個當年曾經的小弟是不是為了投機而來。他問鄧禹:“我有任免官吏的特權,你遠道而來,難道是想做官嗎?”
鄧禹說:“我不求做官?!?/p>
劉秀又問:“那你想要什么呢?”
鄧禹說:“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我得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于史冊?!?/p>
劉秀大悅,因此令左右的人稱鄧禹為鄧將軍。讓他住宿在帳中,共同商定策略計劃。從此,鄧禹成為劉秀帳下參與決策的最親信的謀士。
鄧禹為劉秀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指出:更始政權腐朽無能,群臣爭權奪利,不能成大事,勸說劉秀“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
鄧禹給劉秀的兩條定國良策
做為少年才俊的鄧禹,對天下大勢的判斷還是非常強的。鄧禹給劉秀兩條定國良策:
第一、形勢分析與發展路線
鄧禹認為,現在推翻了王莽的新朝,但是現在卻天下大亂,稱王稱帝的有十多個。劉秀的兩個最大對手:一個是劉秀的名義上的主子劉玄以及綠林軍,另一個則是赤眉軍?,F在呢,正是一個群雄混戰的局面,雖然綠林軍和赤眉軍整體力量最強大,但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逐個吞并這些割據一方的諸侯。并且,綠林的赤眉軍最后也必將為爭奪天下而有一戰。
這段時間內,劉秀就可以悄悄的悶頭發大財,發展壯大。把河北經營成一個獨立的強大王國。于是劉秀聯合真定王劉揚,后來統一河北全境。
第二、從嚴治軍,爭取民心
當時各個地方的起義軍,比如最大的綠林軍和赤眉軍,他們的問題就是軍紀差,沒有約束。綠林軍中主要是強盜,赤眉軍則是一群土匪。所以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就是搶劫、殺人、放火。
在鄧禹的建議下,劉秀對軍隊嚴格約束,同時,對于占領區的百姓,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薄賦斂。這樣,沒幾年,劉秀得到了全國百姓的支持,劉秀控制的范圍內,經濟也快速的發展,劉秀統一全國打下了經濟基礎。
鄧禹的戰力值是多少?
鄧禹在劉秀的麾下,主要是以謀士的身份幫劉秀出謀劃策,史書評價,鄧禹是張良和蕭何的合體式的人物。
而張良呢,在各個朝代的武廟中,都是僅次于姜子牙排名第二位的武將。從這個方面來說,鄧禹能排名云臺二十八將之首也不為奇怪。那么,張良和蕭何的合體,在打仗過程中,表現又怎么樣呢?
說實話,有勝有敗,敗得還相當狼狽!
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劉秀帶著眾將平定王郎,劉秀讓鄧禹征兵,鄧禹不負厚望,征發數千人,然后帶領著這些人,攻下了樂陽。
隨后,鄧禹率軍又隨劉秀擊王郎橫野將軍劉奉,并且大勝。
當時的天下,有十幾撥農民起義軍。劉秀要想建立王朝帝國,需要收服這些農民軍,他開始在他控制的河北,收編,打擊當地的農民軍。在進攻河北農民軍的戰斗中,鄧禹帶領的部隊打得還是不錯的,隨劉秀追銅馬軍至蒲陰,“連大克獲”,幫助劉秀把河北基本平定。
隨后,公元25年(建武元年)正月,劉秀派鄧禹率軍西進,趁赤眉軍與綠林軍爭斗之時,奪取關中地區。
鄧禹率軍,先是奪取河東(山西省南部地區)城,后經過數月苦戰,又奪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平定河東地區。因為赤眉軍所過之處殘暴掠奪,百姓不知所歸。聽說鄧禹的部隊紀律嚴明,很多百姓望風前來歸從,日以千數,不久后,人眾號稱百萬。鄧禹每到之處,常停車住節,慰勞問好,父老童稚,白發垂髻,擠滿在他車下,莫不感激歡樂,鄧禹名震關西。
鄧禹率領軍隊,打敗過綠林軍的幾十萬軍隊,攻占了河東和安邑,在關中,名聲也好,但是在和赤眉軍交戰中,卻失利了。
當時王莽的新朝被滅后,綠林軍占據了長安,沒多久,擁有極強戰斗力的赤眉軍團,殺了更始帝,開始占據長安。
鄧禹來到關中后,沒敢直接和赤眉交戰,而是先把長安周邊的城市掃蕩了一遍,赤眉軍把長安禍禍了幾個月,假裝撤退。鄧禹趁機占據了長安,卻不想赤眉軍卻殺了回馬槍,進入長安城的鄧禹屁股沒坐熱,就被赤眉趕出了城。土匪的戰斗力太強了。
劉秀又派馮異聯合鄧禹繼續攻打赤眉,卻被赤眉耍了個小計策,又輸了,敗的非常狼狽,鄧禹只帶了24個人跑回河北。
鄧禹先是引咎降了職,但不久后,劉秀又把鄧禹拜為右將軍,隨后公元28年(建武四年)春,鄧禹與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于匡在鄧州擊敗割據勢力武安王延岑,鄧禹追至武當,再破其軍,延岑逃往漢中,部眾都投降。
這以后,鄧禹沒有再獨自帶兵打仗,都是在劉秀身邊,給劉秀出謀劃策,打仗的事情,交給了下邊的小弟。
由此可見,鄧禹的帶兵打仗的戰力值,如果以100為滿分的話,估計也就是70-80。
鄧禹推薦給劉秀的將領人才
鄧禹的能力,不在將兵上,其實最重要的是發現將才,舉薦將才。
當時任使諸將,多訪于鄧禹,鄧禹每有所舉者,皆當其才,而劉秀認為鄧禹“以為知人”。對于鄧禹推薦的人才,大量的啟用,大膽的啟用。后來的云臺二十八將,有15人,出自鄧禹的舉薦。
劉秀在略取河北地區的過程中,正是由于采納了鄧禹羅致人才的建議,任用了不少有才能的謀臣武將,故勢力發展很快。平定了河北,取得了河內郡。劉秀以河內險要富實,欲選擇諸將中可以守河內的人才,詢問于鄧禹。
鄧禹說:“寇恂文武備足,有牧人御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于是,劉秀乃拜恂為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寇恂是后來的云臺二十八將中的第二名。
安享晚年,云臺二十八將之首
象鄧禹這樣功高震主的角色,在歷史上,功成之后,往往得不到好的歸宿。但鄧禹非常的聰明。他做的一系列事情,都可以成為后世的楷模。
劉秀當上皇帝之后,鄧禹主動上交了兵權,辭去了朝中的職務,官也不當了。鄧禹退休了。當然了,他這樣的人物,皇帝是不可能讓他完全退休的,皇帝還是經常要和他聊一聊治國大事的,只不過,他不再行政治軍事之職而已。這就避免了皇帝擔心他造反的疑慮。
鄧禹自己在半退休之后,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賦稅,不修私產不謀私利。因此劉秀更加尊重他。。
劉莊即位后,因鄧禹是先帝元勛,拜為太傅,朝見時令他東向站立尊如賓客,甚見尊寵。居歲余,臥病,劉莊幾次親臨問候。
公元58年,也就是漢光武帝劉秀去世的第二年,鄧禹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謚曰元侯。
鄧禹有十三個兒子女兒,都沒鼓勵他們去享受高官厚祿,而是讓他們學一樣安身立命的手藝。
正因為鄧禹對皇帝絕對的忠心,又不貪圖榮華富貴。在后世的武廟,以及帝王功臣廟里,鄧禹無一例外的都會上榜。
鄧禹的能力,是長于謀略,真刀實槍的打仗卻并不是他的強項 ,雖然鄧禹打仗沒有那么牛,但是劉秀還是一如既往的信任,鄧禹被劉秀認為是自己的心腹。鄧禹是劉秀的嫡系中的嫡系。
劉秀之子劉莊當皇帝后,開始搞云臺二十八將,鄧禹曾任太傅,也就是太子劉莊的老師。再加上云臺二十八將,有15人出身鄧禹舉薦。有此大功,鄧禹在云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一也可謂實至名歸啊!
本文參考資料《后漢書》、《資治通鑒》、《十七史百將傳》等。
清林劍客聊古代名將,為你講述古代200位名將的故事。
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值得沉思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