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瓣綠兒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僅僅做事,而沒有為把事情做精,做到極致。
因為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記得在讀初中時候,有不少小升初的同學,在小學成績特別好,可是到了初中,慢慢下滑到最后一落千丈。
還有我一個同學初中復習一年考到高中的精英班,結果二本都沒考上。
反而很多在考入普通的大學,卻出現了逆襲,一步步走向了自己想要走的路,過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本書的作者喬治·倫納德,是教育和發掘人類自身潛能方面的權威專家,他曾是美國空軍的一名飛行員,還是合氣道黑帶五段選手。是全美第一本系統闡述學習與成功之道的經典之作。
作者分享了精益求精的三條指南,分別是在平臺期保持進步、隨時保持空杯心態、像孩子一樣學習。
001 在平臺期保持進步
001 淺嘗輒止者
喜歡從零開始,喜歡快速成長期的甜頭,一旦進入回落期或平臺期就轉而嘗試其他新東西。
002 強求突破者
堅定奮勇,重視結果,幻想迅速掌握秘訣,用盡方法跟平臺期倔強死磕,有時會得不償失,從而產生負面情緒。
003 安于現狀者
在快速成長期后,甘愿停留在平臺期,無所謂進步或精益求精,不關心成長,卻會抱怨升職的為什么不是自己。
看完這3種情況的話,大家就可以對號入駐了的。對于一個精益求精的人來說,會把平臺當成進步的機會。
相信很多人剛入一個新的公司工作,對于新鮮的一切,都是會有一個空杯的心態去學習,可是掌握的差不多了就會安于現狀了。
其實每個平臺都有提升的可能,換一種積極的心態,列好學習目標,指定分階段的學習計劃,開始付出行動,不要做淺嘗輒止和安于現狀的人。
想過2年甚至5年后自己的樣子嗎?
若不喜歡現在的自己,就要改變心態,把每一次任務都當做機會,在平臺期一直保持進步。
業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002? 隨時保持空杯心態去學習
空杯心態是一種對工作、學習、生活、生命的放空、低頭、吐故納新。放得越空,擁有越多。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想提升職業能力,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固步自封。
曾經的工作做了很多年,在公司里面也帶了不少新人,后面也沒有繼續前行學習了,
最后才發現自己一直在吃老底,如一只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那時候的自己是焦慮的
就是犯了:“想的多,做的少”的毛病。
這是追求精益求精的路上切忌的一點
我們需要隨時保持空杯心態去學習,工作,并且有吐故納新的格局
那樣的路才能走的更遠,走的更穩,心里更踏實。
003 像孩子一樣學習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那些蘊含著巨大潛能的成年人身上發現了他們內心里的“兒童品質”(他把這個叫做人的“第二童年”)。而阿利什·蒙搭古提出了“幼態延續”的概念來解讀像莫扎特和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
想想一個一兩歲的孩子,精力旺盛、對一切好奇,看、聽、聞、摸,他會動用一切感官來認知世界。
大家都說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教養就是父母的修養,這些話也真的并無道理。
有時候我們作為大人面對著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都想當一個優秀的人,想要教育出出色的子女。
就需要不斷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最應該隨時保持的,就是從零開始的心態,不要讓已有的經驗束縛你。
每天上下班乘地鐵就會看到大大的廣告欄上面寫著:“這個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改變的人”。
每每看到這樣的字眼都猛的一驚,
什么時候廣告語也變的如此現實,都在督促我們要學習。
在這日益競爭的大環境下,
也需要調整好自己的步驟,
不要焦慮,不要著急,按照自己的計劃和目標把自己當成無知的孩子一樣去學習。
慢慢來,比較快。
參考書目:《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美】喬治·倫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