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同學小虎的女兒巧巧,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長沙的一所中學。小虎九月份即將去長沙陪讀。
靈氣與可愛比翼齊飛的巧巧不光成績優異,而且愛好廣泛、多才多藝。“香港3861國際母嬰生活館開業少年兒童書畫大賽一等獎”、“ 蓓蕾杯才藝大賽金獎、銀獎”、“2016年兩型詩文書畫攝影大賽優秀獎”,鋼琴過了十級,小主持人、國畫、奧數、圍棋……她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色彩與音符。
巧巧是老師的得意門生,老師對她的評價很高,說她在學習上能分清主次,發展特別全面,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有人說,優秀的孩子離不開一對好父母。他們的成就與父母的悉心教育是分不開的。任何優秀的孩子都不僅僅是依靠先天天賦的,后天的教育是關鍵性因素。
去年有一次小勇請客,我帶了小孩去了。小孩在餐廳跳來跳去,被我呵斥了幾句。小虎使眼色制止了我,輕聲細語地和小孩說話,在KTV陪她嗨歌,短短幾十分鐘和小孩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他們的關系似乎比我這個母親和小孩的關系還要熟絡。
小虎對別人的小孩都如此有耐心,何況對自己的女兒啊。
同學們都祝賀小虎培養了一個如此出色的女兒,迫不及待地向小虎取經,討教他育女的經驗。
小虎說:
“一、真心愿意陪伴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讓他們找到歸屬感。
我下班之后就回家,陪女兒玩耍、做游戲,給女兒講一些她樂于聽的故事,讓女兒開心,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女兒,和女兒建立較深厚的感情,讓她形成健全的性格,讓女兒覺得爸爸媽媽是愛他們的,給她創造了一個溫馨的家。
女兒做作業時,我會把手機收起來,坐在女兒旁邊,一心一意陪她。教育子女不能光停留在嘴上,更要體現在行動上。如果我一回家就玩手機,就會在女兒的頭腦中形成爸爸成天玩手機的壞印象,這樣她也會偷偷地玩手機,從而影響了學習。
女兒在家時,我是不出去應酬的。等女兒睡下后,我才會出去和朋友盡情地打牌、喝酒、唱歌。女兒會認為爸爸是一個真實的爸爸,不是一個遙遠的英雄,或者是對她漠不關心的爸爸。
二、言傳不如身教。
孔子說過“養不教,父之過”。父親的行為會是孩子一生模仿的標準。我會告訴女兒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能做。
我從不當女兒的面對妻子發脾氣、亂扔東西,給她樹立好的典范。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
三、在與女兒溝通時,要忘記自己父親的身份,與女兒誠心誠意地交朋友。
我從來沒有打過女兒。父親用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短時間有效,長遠來看,適得其反。
女兒一個小小的進步,我都會鼓勵她,支持她。女兒努力了做得不好,我會勉勵她,不會批評她。
女兒年紀小,雖然很幼稚,但是在某些方面有她自己的道理,我會心平氣和,尊重女兒的決定和選擇。她自己要求去長沙讀書,不是我強迫的,因為她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我會通盤考慮,合理取舍。
四、親職教育。
女兒的每一餐飯都是我親力親為、大顯身手,就像《天天飲食》中的那句“男人下廚房,絕對新時尚”一樣,如今廚房不再是媽媽們的絕對領地。
我學做包子、鹵菜、葷菜以及地方特色風味菜。讓女兒大快朵頤,其中還包含著濃濃的真情。父親給女兒的愛,往往讓女兒覺得那是非常有力量的,很深沉的。但更重要的是,父親給予女兒的愛對于女兒來說是非常特別的。
五、做一個合格的父親。
正確處理好責任與疼愛之間的關系。太偏重責任,容易形成“老子第一”,以家長自居;太偏重疼愛,又會喪失父“嚴”。
女兒吃飯時,我要求她正襟危坐,不允許她邊看電視邊吃飯。這時的我表現出來的,是嚴肅、古板、冷靜。
可是我有時也會慣著女兒啊。有句老話說“女兒是爸爸的貼身小棉襖,還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女兒十二歲了,還要我幫她扎辮子,特愛在我面前撒嬌。”
我又問小虎:“巧巧每天既要讀書,又要學那么多才藝,難道不會影響她的成績嗎?”
小虎回答:“女兒從小時候起,就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它們使人受益終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家長正確引導。
一、學習方法:復習功課、事前預習功課、上課認真聽講
女兒每天放學后,我妻子就送她去學奧數、書法,晚上七點半到家,她便開始做家庭作業。八點四十左右,她的家作就完成了。
然后下樓來吃點水果,跳十分鐘繩,九點鐘預習和復習功課,九點半準時睡覺。
女兒的時間是用分鐘來計算。一分鐘能做什么?一分鐘可以做得多,也可以做的少,要看是不是會利用時間。
老師說女兒是班上聽課最認真的學生。她把所學的知識在課堂上消化、吸收,這樣就減輕了大量的課后鞏固練習性的作業,以及記憶背誦。
預習能讓學習變得事半功倍。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看導游圖,大致了解一下要游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它培養了我們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習態度:認真、仔細、踏實
對于沒有接觸過奧數的學生來說,似乎很難,奧數最大的特點就是突出邏輯思維,強調推理論證。女兒學了幾年奧數,每次拿高分,很難的數學題,她都能輕松地解出來。
這導致女兒有點驕傲自滿,忽視最容易的地方,造成失分。有一次她竟然把“16+19”算成了25,我輕易不發脾氣,破天荒訓斥了她。她委屈地哭了,其實女兒是我的心頭肉,是我一手一腳帶大的,我哪里舍得罵她。我要讓她吸取教訓,“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從此她再也沒犯過如此低級的錯誤。
三、學習習慣:閱讀
女兒五歲時,我就經常帶她到書店去看書,培養她閱讀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
在這個時期,孩子有驚人的記憶力。僅僅靠課本知識,孩子了解到的東西很有限。我買了童話書、古詩詞、四大名著、百科全書給女兒看,家里的書堆積如山。女兒每天都呆在家中如饑似渴地看書,這些孩提時代所記憶的內容,令人終生難忘。
女兒的作文水平比較高,都得益于她的大量閱讀,“為學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只要孩子們堅持大量閱讀,作文水平一定會逐步提高。
四、和女兒一起“成長”。
我上學時成績不是很棒,為了能輔導女兒的作業,我重新當上了學生,陪她一起培訓奧數,一個個題目都被我記得滾瓜爛熟;女兒上一年級時,為了提高她的寫作水平,我陪她用字組詞,比賽誰組得多;女兒喜歡活學活用,不喜歡死記硬背的東西。
四年級時,她的英語只考了八十多分。是我每天陪她默寫單詞,快速地提高了英語成績。
五、關注女兒的身體健康。
讓孩子成為什么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健康:第一是身體健康,第二是心理健康!只要這兩個方面做好了,孩子就會擁有一生的幸福。
女兒不愛出門,愛窩在家中看書。我很擔憂她的身體,每年夏天送她去游泳,增強了她的體質。我準備暑假送她去學跆拳道,既可以強身自衛,又可以優化體態,改善身體線條。
六、不要過分在意小學的成績。
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更大的成長力量,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小學階段的成績,而是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習慣培養上,這才是讓孩子終生受益的地方!”
小虎說:“父親不是官銜,而是一種義務和責任。父親在孩子的心中就像激勵的燈塔,它是孩子茫茫“航路”上指引前行的信念和力量。教育子女不僅是媽媽的事情,爸爸在教育子女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子女是家長的希望和未來,只有教育好子女家庭才會歡聲笑語,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