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書不等于真學習,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讀書多不等于會讀書,從碎片閱讀到主題閱讀
愛分享不等于懂分享,從復制輸出到批判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這句話是秋葉大叔分享的,我覺得對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一記耳光。
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問題——
讀了很多書,為何我還是漿糊?因為我們吸收的不是知識,是信息。很多人讀書的動機不是很純潔,擔心自己不學習不成長就錯過了什么,總覺得很焦慮。
有什么好焦慮的?別人看500本,我看5本,我都不焦慮!
之所以不焦慮,是因為我明白,不是一個人看的越多,就一定越厲害,真正的厲害離不開三個維度:知識的密度,思想的深度,創新應用的力度。
很多人看不清,看不懂,根本不知道往往讀的越多信息量越多,腦袋越容易堵塞,要讀通一個知識體系的書,然后再看其他的書,就簡單很多。好比武俠小說,你打通量任督二脈,內心深厚了,學什么武功招式,就是一看就懂。
假設要通過讀書學一個能力,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要讀多少本,讀到什么程度,完全是抓瞎型閱讀,讀的多有毛用。
那么到底應該如何讀?往下看
第一步:畫能力地圖
先思考清楚自己想提升哪個板塊,再思考這個板塊兒需要一些什么樣的核心能力(千萬不能做伸手黨的事兒,上來就問別人我要怎么讀書,我改怎么讀書,沒有人有義務告訴你)
示范:帶團隊能力地圖
——專業能力(規劃能力、市場能力、激勵團隊能力等)
——軟能力(觀察力、溝通能力等)
——軟素質(成就他人、感恩等)
總的就是一句話:用能力地圖,有的放矢,形成知識體系框架
第二步:閱讀前要進行結構化思考,進行主題閱讀
什么叫主題閱讀?顧名思義,就是讀標題,讀大意。具體做法——?找到一本好書,看標題,把標題變成問好
舉例:《給你一個團隊,你能怎么管?》
如何打造團隊的凝聚力與執行力?
如何找騷制度的基礎?
團隊道德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
……
如何建立團隊淘汰機制?
如惡化提升團隊的變革和創新力?
第三步:有了知識框架(第一個知識框架——書的目錄),將讀書變成主動搜索式學習(方法如下?)
微信搜索(網文淺入門宣)——知乎搜索(網評熱,調起好奇心)——豆瓣/京東/亞馬遜/當當搜索(書籍深 系統學)
實戰:三步幫你打造入門書單
如:團隊管理
精選清單——搜 關鍵詞+書單
熱銷爆款——搜 網店熱銷
網紅同款——搜 大咖推薦
得到書單:
精選書單——自己找
熱銷爆款——同上
網紅同款——同上
主題閱讀好處——全局視野;快速強化;融化貫通。
同時,在主題閱讀基礎上豐富知識結構樹,只有系統讀書才能構建體系,碎片閱讀以來體系知識,不下苦工夫無法加速成長。
有的人天天就想做伸手黨,上來就問要看什么書,誰曉得你想要什么,想提升什么,想變成什么樣子?網上那么多資源,難道連搜索都不會?!天天不動腦子,想鬧哪樣?!
好,平復一下心情,接著講
第四步:愛分享不等于懂分享,從復制到批判思考,沒有分享和輸出的學習是沒有什么卵用的。那么問題來了,學習有哪些輸出方式?
摘錄(金句腦圖)——心得(書評博文)——實踐(研討模仿)
最需要的學習方式——行動閱讀
最厲害的學習方式——分享閱讀
最提倡的學習方式——批判閱讀
PS:如何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選方向——定框架——讀硬書(下硬功)——日精進——做輸出(勤思考,love to learn, love to share)
導讀建議:
以上閱讀方法主要針對技能型書籍的閱讀,其他書籍的閱讀,還在學習中,不知道怎么讀,你先讀個小500本再說呀
you can teach yourself everything, 沒有應用的讀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活不長,愿大家活學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