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科書式品牌理論往往都是建立在4P等等傳統理論基礎上的,而現代品牌觀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需要一些新的品牌邏輯。
今天早晨看到知乎私家課上有彭縈的品牌的課程,立刻我就買下來開始學習。
彭縈的思考邏輯是圍繞一個概念“Aha moments”來的,在我理解就是“原來如此時光”。做品牌的aha moments的目的是三點:1愛上你;2留下來;3安利你。這三點愛上你意味著有溢價能力,留下來意味著用戶留存,安利你意味著傳播和新增。用這三個目的點出發,要做能讓用戶aha的事。
在切入創業初期,第一步是要選擇切入哪個品類做消費品。彭縈的建議是,選擇大品類新差異。原因是大品類消費品的歷史代表了消費者習慣的養成。用創投的行話來說就是天花板要高,產品要升級。
選好的切入的品類后,就開始要設計產品。設計產品更多是要思考產品本身是滿足消費者應對什么場景的需求,或者是“雇傭”這個產品解決什么“任務”。根據這個屬性去思考產品的定位。例如辦公室里喝茶更多是用戶不想喝寡淡的水而是想喝點有味道的東西。根據這個思路去思考后,接下去就是產品具體表現形式給人印象。首先要想設計的產品給人的聯想是什么,考慮不同種族人的聯想、考慮怎們做差異化,如何把過去的聯想隔絕。因此舶來品這種沒有過去定價空間束縛的產品會有更高定價和溢價能力。
在品牌啟動階段:要把產品設計做好的同時,要把最先接觸產品的100位用戶服侍好,讓他們“愛上你”,不但從產品上愛上你、也從服務上愛上你。產品上要讓用戶覺得喜愛并且aha有驚艷的感覺,服務上可以做到客服kpi就是用戶喜不喜歡你。另外這頭100個客戶的屬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調性,比如網紅明星是用戶。
在品牌復制階段:要找準用戶的aha moments的路徑,可以用如果品牌是一個人,為這個人定性,然后logo、文案、活動、設計圍繞這個調性。同時,要制造aha moment 讓人覺得有趣的moment,能夠會心一笑的moment,是最容易引發轉發的。這種Aha moments對于品牌來說是用戶的瞬間驚喜,也是一個品牌用“巧勁”去帶來的增長。
后續在品牌執行層面:做用戶調研要更多關注“小數據”,讓用戶打分多大程度上會推薦我們產品,并且細問產品的不足。同時用戶調研的時候要讓用戶吧品牌用擬人化方法來描述,要生動,根絕這種調研可以確定品牌給用戶的感知感覺。最后在品牌的kpi設置層面,過多的傳統kpi不會對品牌有價值,真正的品牌kpi應該是,顧客曬朋友圈了嗎?
整體我覺得彭縈是在用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在思考做品牌的邏輯,有效而且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