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次交流的主題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是歷史學家費孝通先生發(fā)表的一次主題演講時總結(jié)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處理不同國家民族關(guān)系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弘揚自己優(yōu)美的文化傳統(tǒng)。“美人之美”,把別人的優(yōu)秀文化我們也拿來,也要學習。“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優(yōu)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學習,那么它就可以展現(xiàn)一個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說的真好,不過這16字箴言并不是從費先生的作品里看到的,而是從我們學校的高三23班學生徐藝卓同學的一篇文章里看到的。徐藝卓同學是史磊老師的女兒,高二的時候就分到了我老公班里,今年很湊巧和史磊老師在一個辦公室,我們就會經(jīng)常交流一些她女兒的趣事。
前幾天在家吃午飯的時候李鵬問我:“徐藝卓寫那篇文章你看了嗎?”
“聽史老師提了一句,太忙了,沒看呢。”
“寫的真好。”老公從不夸大其詞,他覺得好定然錯不了。
下午我馬上問史老師借閱了一下,果然很有水平。這兩天讓我分享讀書感悟,這幾個字不正是我們教育中要追求的嗎,于是,我就厚著臉皮采取了拿來主義,就有了這個題目的由來。
《深度認知271教育》這本小冊子全文通篇從271哲學、課程、課堂、管理、學科建設(shè)、執(zhí)行力六大方面談教育。其核心圍繞著我們要辦什么樣的教育?怎樣辦教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我理解的是學生在學校里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了就是成功的教育。
我們憑借我們的能力把我們的學生送到一個更高的平臺上發(fā)展這是一種成功,我們幫助孩子塑造的一種習慣影響到了他以后的工作生活這也是一種成功,甚至,有些孩子可能真的沒有達到我們期望的高度,但是這三年他在我們學校里過得充實而快樂,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成功。
用趙校長的話說:“教育是對生命成長的啟蒙。”
昨天晚上接到了剛剛送走這批高三的一個學生的微信,言語間好懷念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學校。好想告訴她,是多少老師無私的付出才成就了他們的這種美好和懷念。但是我沒有說,很多真誠的話說出來就變得輕浮。
每個孩子的人生都由他們自己走?我們能做的就是尊重信任放手,為孩子的發(fā)展提供助力。
首先,我們要認真研究課程、課標、整合文本和教材。老師只有站在課程的高度,將本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在駕馭課堂時才會游刃有余,只有在駕馭教材上游刃有余了,才有能力放手。團結(jié)合作,學會借力。沒上高三之前覺得能的了不得,上了高三之后覺得不會的太多了。孫明慧老師說:就是這樣,我已經(jīng)教了這么多年了,有時候還會有這個地方原來是這樣理解的感觸。教育是一個良心活,教育是一個永遠沒有止境的過程。
其次,我們要研究學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學習習慣、認知規(guī)律不同,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和人生閱歷也不同,他們需要的幫助也不同。有的孩子需要的是思想上的引領(lǐng);有的孩子需要的是方法上的指導(dǎo);有的孩子需要的是情感上的關(guān)懷。我們?yōu)楹⒆影l(fā)展提供助力首先要明白孩子們的需要,為孩子提供恰當?shù)倪m合他們的幫助。
孩子處在青春期,有時候在看待事物的時候不是很全面。
有一次和史老師交流,史老師說吃飯的時候徐藝卓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形容日本:“日本就像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少年,心氣很高,本領(lǐng)不大,以至于做了很多錯事,而這幾十年一直受那件事影響,得不到原諒。”
這讓我想起了費正清先生對于美國在一戰(zhàn)期間的中立的外交政策作了一個比喻:美國就像一個在與父母對抗中受了傷,負氣出走的孩子,斷然是不想回家的。
我的第一反應(yīng),這孩子真有悟性,是研究學問的好苗子,但是價值觀還需要引導(dǎo)。我馬上把這個觀點寫下來發(fā)給李先生。李先生果然是看出孩子價值觀的偏頗。是啊,愛之深,責之切,越是好苗子越需要在價值觀上做好引導(dǎo)啊。相比之下,語文老師的處事態(tài)度成熟有深刻。
“因為熱愛,所以不滿。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光明。行動起來最有效。”說的真好。
有時候孩子價值觀偏位是難免的事,很多事沒有經(jīng)歷,所以沒有什么深刻的認識。孩子成佛成魔真的往往在一念之間,特別需要老師好好引導(dǎo)。即使孩子做了錯事,需要的是我們拉一把,而不是將孩子推下水或放在我們的對立面。
多個維度評價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星星,如果你看不到它的光芒,可能是選錯了角度。
換個角度看待事情。史磊老師和她女兒的故事。她女兒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小憤青,尤其忍受不了中國大媽的“碰瓷”現(xiàn)象。你看待事情的角度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多一點美好留給心情。年輕的老師比較容易激憤,有經(jīng)驗的老師比較佛系。為什么平和?我覺得他們是悟到了教育之道。我們?yōu)槭裁瓷鷼猓看蠖鄶?shù)時候是因為我們覺得心心念念的為了他們好,他們卻不吃這一套。說白了就是孩子沒有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發(fā)展。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事情是發(fā)展變化的,沒有什么事必然的,只要他想,他隨時都可以變的更好。雖然我們說大學很重要,而且我至今仍然堅信,大學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最好的出路。但是有些孩子可能不想走這條路也挺好。這是他們的選擇,我們只有為他們提供選擇,但是沒有權(quán)力幫他們決定。我們認為的筆直大道他不走也挺好,成長過程就是會遇到挫折,遇到挫折他們就成長了。
我覺得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志就是接受多元。校園就是一個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你要欣賞沒也能包容丑;你喜歡大樹,也要關(guān)愛小草;你享受芬芳,也要接受泥土,生命的花園因多元而多彩。
我理解的好老師就是為教育這件事做最大的努力,靜待花開,學生能發(fā)展成我們期待的結(jié)果,固然很好;如果沒有,也很坦然。因為我為之付出了努力,享受的過程,了無遺憾。無論你是園丁還是啄木鳥,都別忘了在發(fā)現(xiàn)花園的美的同時欣賞自己的美。我想這正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教育含義。
附:《深度認知271教育》內(nèi)容簡介
一、271教育哲學
1.教育信仰——沒有學不好的孩子
2.教育價值觀——幫助每個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成就自己
3.教育使命——回歸教育本真,創(chuàng)新適性發(fā)展,堅守民族夢想,影響中國教育
4.教育愿景——把271辦成學生懷念教師幸福社會信任的偉大教育,讓每個孩子的一生成為一個精彩的故事
5.教育目的——培育人性光輝,播種人生智慧
6.培養(yǎng)目標——卓越品質(zhì)、家國情懷、全球視野
二、271教育課程
1.課程理解:天地萬事萬物,一切一切與孩子生命成長有關(guān)的認知和活動的總和都是孩子生命成長的課程。
2.落實課程標準,實現(xiàn)國家意志。
3.國家意志要從三個方面落實。
(1)對國家課程整合
(2)構(gòu)建271教育課程體系
(3)全力提升人格品質(zhì)
三、271教育課堂
課堂最高追求:讓真實學習在每個孩子身上發(fā)生。
堅決捍衛(wèi)學生中心的主體地位。
突出情境體驗課堂的趣味性是重點。
一個都不能少,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是關(guān)鍵。
學生思維的整體性、連續(xù)性、深刻性是追求。
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完成任務(wù)的學習是課堂有效的保障。
四、271教育管理
1.性格與自我認知的重要性
2.管理一定要放手,激發(fā)成長活力
五、271教育學科建設(shè)
1.明確學校學科發(fā)展脈絡(luò)
2.學科主任的五大任務(wù):營造學習氛圍、幫助每一位教師發(fā)展、認真反復(fù)研究整合課程文本、活動推動評價引領(lǐng)、學術(shù)氛圍營造。
3.學科建設(shè)組織架構(gòu)與學科文化打造(集體性格)
4.學科建設(shè)目標:靈魂參與,認知內(nèi)化實踐生成的教育價值觀、教師對學科課程的整體認知、權(quán)力豐富自己的課程體系、全方位研究孩子生命成長、學習規(guī)律、教師學會科學的思維方式、推出學科專家教師
5.成長自己的領(lǐng)導(dǎo)力
(1)擁抱堅定理想
(2)一定對自己的人生有哲學思考
(3)研究事物規(guī)律,洞察事物本質(zhì)
(4)弄清教育內(nèi)涵、通曉教育本質(zhì)
(5)搞好自我管理,完美過程控制(思想、學習、失誤、時間、情緒)
(6)持久苦干
六、敦厚人格品質(zhì),提高執(zhí)行能力
1.271教育價值觀落實不到位
(1)我們的認知水平嚴重不夠
(2)存在嚴重的唯成績第一的傾向
(3)學生管理總是放不了手(對事物本質(zhì)認識不到位、固執(zhí)己見、自私懶惰)
2.如何解決以上問題
(1)秉承271教育信念,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2)放大人性光輝
(3)要有正確的價值判斷
(4)強力推行整合文本
(5)組建強有力的領(lǐng)導(dǎo)隊伍,骨干團隊
(6)建設(shè)一條科學、實用的落實目標的管道
(7)創(chuàng)造性的落實目標任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