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讀只是個人暫時的淺見。
【解讀】
1、百姓正常是想安居樂業,討厭死亡,這時若用刑罰來管理,有膽敢作怪的,抓了做了,就沒有敢為非作歹的了。但一旦刑罰過度,民眾生存艱難,都不害怕死亡了,那這種管理方式也就失效了,反而會引起造反。
2、天道自會有因果報應,而刑罰看上去就像是替天行道。但刑罰的處理有失公允,對執行者就很容易造成負面影響。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譯文】
若人民不畏懼死亡,則以死來恐嚇他們又有何用?若人民真的害怕死亡,對于為非作歹者,我就把他抓來殺掉,誰還敢為非作歹?
通常應當由行刑者來殺他們,代替行刑者去殺人,好比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頭。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頭的人,很少有不砍傷自己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