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耶路撒冷”
一本書重讀的時候總是可以溫溫靜靜,重讀意味著我們不需在意它的情節,更無需留意它的筆法,而是可以彼此坦然,相互理解,對視而笑。重讀一本書像訪問老朋友。內心欣喜而安詳,步子輕快又期待。
可當我再次走到曾經工作的地方,往返于現實與回憶之間時,我感受到不可思議的脆弱與憐憫,記憶如潮水洶涌而來,我唯有乖乖蹲下,等候它的凌辱與蹂躪。
出于工作的安排,我重回了一趟舊地,去彌補一些工作。腳步起初是期待而緊迫,爾后,是緩慢而逃離。沉浸許久的故事重新被找回,熟悉的街道并無熟悉的人,這個地方成為了陌生。
想見的人到了別地,我一個人走進樓宇,查看到積塵滿地的模樣。那里,曾經有人站立;那里,曾經有我思索;現在,只剩下灰塵,只剩厚厚的灰塵。還有我呆呆的凝視。
景物是無情的,石頭是冰冷的,空氣總是隨意變化冷暖,我站在空曠的辦公室。留心每一處的失落,閃爍不定的燈,終于踏實的熄滅。即便我重新換上,照亮,卻不再有影子,有歡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內心若無故事,又靠什么來祭奠時光?重返,苦澀而優雅。耶路撒冷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只適合懷緬,并不適合重返。
備注:耶路撒冷,意指我過去工作的地方,與現實、歷史中的耶路撒冷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