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6.5-7】 可視化溝通
【練習】
本次是和23@Lily同學一起完成的,謝謝Lily~
主題(信息之錨):和她分享我最近整理的「制作PPT的框架」。
【過程】
1. 準備「到底有多難?」
自己過把我在作業5中的框架過了一遍,并沒有把細枝末節考慮到;
了解Lily是上班族,對「字體」部分準備適合商務風格的字體。
2. 分享「嚇自己一跳」
在「引導主題」的過程中,時間花的比較多,Lily差點以為我說走題了;
對資料的準備情況不好,尤其是這種比較大的框架,應該準備很多圖片來講解。而我僅僅給了一張作業5中的圖;
對知識框架掌握不牢,在分享過程中沒有把握好節奏,講了>1hour,比預期(45min)拖了20min。
3. 復盤、總結「滿滿的經驗,卻都是走過不知道多少遍的坑」
這次分享確實是最難的作業,要準備的是一次分享,要做很多前期的工作,很多需求都沒有弄準確。;
這周在時間營了解到Angie對時間能有如此精確的掌控,是在做一件事之前就把所有的資料都準備好,在準備這些資料的時候需要對事情有一個拆解;
這是「輸出+反饋」過程,分享知識的同時,也會接收到別人的反饋,進而提升自己對框架的掌握;
最后最最重要的一點,在給別人出idea的同時,也會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Lily在一開始跟我,她想討論的是,“關于公眾的信任該如何維護”,在第一幅圖,這一點并不突出,后面跟她講了這個小問題。后面神經一顫,我自己不就是經常做這種干著干著活兒,不知道「初心」了,后面的事情就不了了之。我也有這種毛病,怎么改,對于畫圖來說,可以在畫圖之前就把關鍵詞(或目的)寫好。對于做其他事情一定要先把「目的」在心中默念n遍,直到刻到腦子里,如果中間忘了,回頭看看自己寫下的目的。
【在知識萃取營的24天】
「知識萃取營的學習氛圍--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這是一個很神奇的群,沒有群規,沒有禁言,沒有其他群的種種。卻可以很輕松的討論問題,也會有小伙伴的熱心解答,有時候消息積累的多了,也會爬樓一條條的看。晚上,小伙伴們也會很溫馨的來句早點休息,晚安~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訓練營,感覺很好,還想參加下一期訓練營。謝謝知識營的小伙伴,謝謝禹宸~
「知識萃取是一個很深的套路,幾乎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也正因為使用廣泛,它才會成為那個遠在天邊,卻近在眼前容易忽視的方法。」
12月6號開營,12月29號結營,也是改變我想法的24天。
每節課禹宸分享的內容有很多,譬如第3節介紹他自己在攝取知識的過程,提到了他使用的方法。如果以后碰到問題(了解一個新領域),就可以借鑒他的方法,找知乎、微信等等信息源,然后去檢驗(反饋)。
還有那個組合目的,可以讓你找到很多好玩的玩法,譬如萃取PPT、萃取時間管理營、使用PPT萃取時間管理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