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改寫時,我用到了兩個知識點,一個是曾仕強說的,他說結婚后女人素顏,那是對丈夫的虐待,之所以古時候女人要早起,就是要梳妝好了,把最美的樣子給丈夫看。他媽媽就是這樣的。
第二個也是抖音里的知識點,說的是當女人把頭靠在男人胸口時,那是他難以抗拒的時候。
我就把兩個知識點糅合起來寫進情節里,之所以喜歡看這些知識,是因為有一份善意,有一份溫暖在里面,原來個人的事情,也是被社會關注且保護的,這時候會有一種珍貴而美麗的心情產生。
不過現代女性也要忙工作,早上多睡一會兒也是好的,怕是無法如數執行,不過可以在打扮好的一瞬間,讓丈夫來看,不是要贊美,而是把最美的那一刻留給丈夫,事情再多,還是有一份空間是屬于他的。
當然做丈夫的也可以自己要求,讓妻子打扮好的一刻叫一下自己,因為想看到她最美的一刻,已經不跟工作爭了,這一刻還不屬于他嗎?只是看到了記得贊美,這也是一份禮儀,一種提升生活品質的儀式感。
撒嬌的女人會好命,而懂得呵護妻子,尊重女人的男人,那就自帶貴族氣質,王者之相,出身算什么呀!自我造就無疑更重要!
而今天沒有改寫,是照搬的,因為那一段不但很美,也有特別的意義。
…………………………………………………
快到中午正是街上行人最多之時,即使是最緊張忙碌大舉出動的鐵扁擔幫幫眾,也不覺松弛下來。
何況大半年來優游閑居的“雨過天青”余浩,走在街上更是心無掛慮,但覺日子過得甚為舒服堪稱滿意。
天香樓有幾味小菜很合他胃口,何況已有幾個老不正經的有錢朋友。
吃吃喝喝順帶商量冶游門路,確實是人生一樂。
但離天香樓還有一個街口,余浩忽然停步,全身精神力量霎時已集中貫注于迎面攔住去路的一個人身上。
余浩腰間佩劍隨時隨地可以拔出來。正面決戰多年來已不知應付過多少次。所以他一點不緊張不匆遽。
直到他確知那人是“冷血”李十八,心情才轉為沉重。
余浩在善護寺見過這個蓄新須的青年。所以知道一定不會認錯人,但李十八何以膽敢光天化日之下出現于通衢大道?他何故攔住我去路?難道他閑得無聊來找我的麻煩?
“你是冷血李十八?”
“你是雨過天青余浩?”
“莫非我竟是你名單里面的一個?”
“本來不是。直到昨夜才是。”
余浩拍拍佩劍,冷笑道:“你樹敵還不夠多么?”
李十八眼中毫無表情,道:“像你這種對手,老實說越少越好。但我今天一定要殺死你。”
余浩又冷笑一聲道:“你相不相信?不到三十招就會有人趕到。而你便陷入天羅地網中。我真不懂你何以能成為‘殺手中的殺手’?”
李十八仍然淡淡道:“三十招?我殺人從來不超過五招。”
余浩搖頭嘆口氣道:“你一定忘記正在跟甚么人說話?”
李十八道:“如果是別人,我只說三招。”
余浩道:“我絕不會被你激得暴跳如雷。希望你明白這一點才好。”
李十八道:“我明白。”
他開始跨步接近余浩。四周行人突然驚慌散開,但其實這些行人根本還不知道發生何事?
余浩“鏘”一聲掣劍在手,心中忽然好過舒服得多。因為李十八要“殺”他的決心和自信好像錐子刺入他心靈中,現在才被“劍”消滅了。
李十八居然繼續迫近。
余浩忽然冷笑,劍光突然展布,數十點劍光由空中彌漫罩落,宛如綿綿含愁春雨。
李十八忽然已躍到他左后側,居然尚未拔劍,但躲過這一招畢竟不能夠不付出一點代價──一幅衣襟已削去一角。
余浩翻轉劍勢一掠而過,快逾閃電而又瀟灑自然之極,在那一掠而過的俄頃間已刺出七劍之外。
可惜如此繁迅高妙劍招卻由于距離差了一點點,李十八只在雙袖褲管以及前襟留下七個小洞。
更可惜的是李十八乃是“殺手”。如果是武林過招較量,第一招時李十八就該舉手認輸了。
余浩長劍全不停滯,幻化出一道眩目精虹由空中當頭劈落,劍勢浩蕩平實毫不花巧幻妙。
這一招“天降大任”功深力厚大開大闔,確實具有因為付托重任所以加以嚴酷考驗之意味,當然受考驗者只好勉力擔承下來。
李十八卻跟別人不同,他寧可像癩皮狗一樣在地上翻滾也不肯擔承硬接這一招。
正由于鼎鼎大名的“冷血”李十八居然使出此種難看無賴的招式,所以余浩這一劍又落了空。
只見余浩劍勢平鋪灑出,宛似連天芳草青青無涯無際。
李十八明明已退到劍光最邊緣處,但左肩忽然出現血跡眨眼染紅一片,傷勢顯然不輕,會不會傷及筋骨?左手會不會殘廢?
但就算左臂整條斬下,亦不過一條左臂而已,比起“性命”可就大有分別了。
李十八冷冷望著余浩,肩上傷勢好像是別人的,與他全無相干。
他的手指離劍柄只有五寸。這已是他唯一有點像比武拚斗的架式。
余浩的劍居然“收”不回來。并不是說他身體四肢沒氣力不能移動,而是不敢做出任何收回長劍的動作。
他感覺得到強大無倫的壓力蘊蓄積聚于某一處,他只須稍微一動,壓力便會爆發,便會把他“炸”得粉身碎骨。
他平生功力所聚“四大劍招”已全部施展完。第一招象征春愁似的綿綿細雨。第二招是瞥然而“過”速度之威力。第三招大開大闔天降大任。第四招宛似青青河邊草,有幽意無盡情致。
此四招的象征正是“雨過天青”外號由來根源處。
怪不得李十八一開口就是五招。莫非他竟然早已深知余浩四大劍招的奧妙?如果不限定五招,李十八是否還須要受傷方能取勝?
李十八五只手指忽然摸到劍柄。
劍光從劍鞘飛出,他眼睛明亮如太陽,握劍的手堅穩如鋼鐵巖石。
其實劍光上閃亮一下就仍舊隱藏于劍鞘。
李十八大步行去,行過長街穿過城門走向莽莽蒼蒼的荒涼郊野。
不久余浩尸體被抬走,很多人都認得那是曾老員外家丁。
李十八負傷消息很快傳遍。有些人甚至暗暗懷著打病老虎心情,希望找到李十八,輕輕易易就生擒或殺死他。一則成名露臉;二則曾府懸賞黃金千兩緝拿兇手。一千兩黃金,確實足夠使很多人不顧一切了。
很多人都想不通李十八何以甘冒性命之險,于光天化日通衢大道上,殺死江北七劍“雨過天青”余浩?
尤其是曾熙。只有他知道李十八此來襄陽任務目的。他何以甘冒殺身之險殺余浩?他何以不怕此舉打草驚蛇?他負傷之后情況如何?還能一如往日發揮全身武功么?
…………………………………………………
劇透一下,李十八之所以殺余浩,因為就是余浩殺了曾希,故而這一段寫得非常仔細。
還真別說,我閱讀下來,覺得在該放大,該做得細致的時候,都沒有做到,不過基本點都是掌握到的,這部小說的基本盤還是不錯的。而我的放大盤細也是在人家基本盤固定的基礎上做的。
那恐怕除了時代不同,背景不同,性別、性格、喜好等都不同,一些差異造就了品讀體驗的不同。這些應該也是細節。
關鍵是看來有一些對事物的基本看法,我和原作者是一致的,這一點感覺很愉悅。
閱讀也好,改寫也好,仿佛超越了時空,和另一個時代以及原作者在交流,一種信息流或者是意識流在溝通,這種感覺真的很美。
今天上午思考題就是,你在閱讀或者觀賞中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呢?一致的或者差異的都行,在這里有差異更好,你就可以整理出自己的解讀,為自己的獨立思考加一份努力,這些都是現成的,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