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心如意"隨君去,人間不見“我們仨”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今天凌晨,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105歲。

楊絳先生其人,如同一本溫暖雋永的書,一生通透。先生的文字,如同一首被循環播放的老歌,縈繞在人們心頭,蘊含其中的生命體悟在如此的唱誦中愈發濃烈。她擁有最美好的愛情:“我一生是錢鐘書生命中的楊絳。”也懷有最堅定的目光,溫柔而清冽,淡定與從容,人逾百歲而依然明澈如初。?

眾生皆苦,但也有快樂,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

金錢,愛情,快樂,健康,一切如愿,人們都只可擁有其中某一種或幾種幸福,不會天下幸福皆獨占。

人生的每個階段,少年,青年,壯年,暮年,都有貪戀的,同時也有忽略的,這是人生的常態,亦是人生的缺憾。

也許,但,只有真正活過百年,歷遍風云,才會如此淡然、恬靜。僅留一句:“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精金,能有多少?”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這世上,應該沒有什么比失去最愛的人更讓人感到凄涼了的吧,一個老人,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意志,才能把如此深重的大慟化淡如水的文字,給讀的人以溫暖和安靜?先生心里不能不苦,但又那么堅強,在漫長的人生路上獨自留下來,完成了“我們仨”所需要完成的全部。而所有經歷的苦楚,經先生的筆尖緩緩流淌出來,最后都隱于平淡。所謂的人生終極問題,其實就是一個人怎樣對待世界,又如何和自己握手言和。楊絳先生是一個時代的回眸,如今,合上溫暖的書頁, “稱心如意”隨君去,人間不見”我們仨”,斯人已去,留下的,除了百年的滄桑,溫潤的文字,生命的感悟,厚重的思考,淡泊的態度,一定還有一些什么,鐫刻在人們心中……

?--------------------------------------------

正能量的女老師,愛寫作的文藝青年, 成長中的演講教練,愛靜觀的分享者,幸福力踐行者和推廣者,以及,一個孩子的母親。在這里,你將看到一個成長者的記錄和分享,寫作/閱讀/畫畫/演講/冥想/運動/助人/自我探索/身心健康管理,與你一起踐行,愿你在此地感受寧靜,收獲溫暖,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