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6年家庭主夫生活,36歲才開張的人生,成功來的比常人都晚一些。
擁有三座奧斯卡金像獎、五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四座金球獎、兩座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兩座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是“最偉大導演”評選榜單上的唯一華人……李安憑借《臥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作品成為華人導演中一個標桿性人物。
但是, 從1985年紐約大學畢業到1991年首次執導電影,在這長達六年多的時間里,李安卻是一位名副其實在家吃軟飯的宅男。六年的時間里,李安沒有一份像樣的工作,大多數時候只能幫忙看看器材,做點剪輯助理、劇務之類的雜事;他一度拿著劇本,兩個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對白眼和拒絕;有投資人要求他反復修改劇本,但改完數十次以后,劇本最終石沉大海……六年中,添了兩個孩子,四個人只能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李安包攬了所有家務,負責買菜、做飯、帶孩子。日后回憶起這段難熬的生活,李安至今仍然十分痛苦。
在“家庭主夫”生涯中,李安在每天做完家務的空隙海量閱讀和看片,研究好萊塢電影的劇本結構和制作模式,構想劇本。于是6年之后,有了他獨特的把中美兩種文化融合到膠片上的藝術風格。并且,李安對作品的要求絲毫不放松——拍攝《少年派》時,56歲的李安為了拍片在水下取景,親自學習潛水并考取了潛水執照。李開復在微博上評論說:“沒有一萬小時磨煉,不可能成為大師!”
吃6年軟飯不餒,拿3座奧斯卡不驕,這就是李安。
李安的傳奇人生,從以下5個方面解析。
Part1-用看起來危險的方式尋找安全感
他說,
我的名字叫安,其實我很不安。
越是不安,我越會往不安全的地方走,因為感覺這樣才會安全;
反而是,一切看起來都安全、順利成章,會讓我感覺不安,因為不曉得后邊會有怎樣更大的不安的事情發生。
這看起來有些矛盾,現實就是這樣。
冒險反而變成一種安全感。
縱觀李安的電影,主人公最后都背叛了原來的設定。
只有在電影里,感覺才是最安全的。
李安借電影,澆心中的塊壘。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必先忠于自己,直面人性。
Part2-追著苦頭走,把自己逼到死角,無路可退
他隱忍、克制、謙遜、溫柔,
卻也是自己電影世界里的暴君,
會逼迫演員及幕后團隊達到自己的要求,決不妥協
讓演員及幕后執行團隊痛不欲生。
他說,我的好奇心的確有點旺盛,
但是我已經不再年輕了,我不愿再等。
超高清電影拍攝,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可借鑒,也沒有人可以請教,
這是一場與“一直心里沒底”的不安感對抗的持久戰。
敢于把自己至于如此境地的人,必定是有巨大勇氣的人。
而追溯到底,
驅逐他的也許并不是超人的勇氣,
恰恰是害怕。
Part3-無分別心
無分別心,是佛學術語。
此為離情念分別之心識。有二種,一為無漏之無分別心,一為有漏之無分別心。
無分別心不是不明善惡,而是對善惡之人平等對待,付以真心,沒有差別。
面對自己的史上第一部120幀電影,
他說我真的只是看,沒有評價,
面對很多提問,他的回答全部是:我不曉得。
是謙卑,也是拒絕。
Part4-文化內核
李安有著東西方結合的文化藝術基因,
他說,東方讓自己的心里郁結了一些東西,他在西方找到了出口。
但回過頭來,其實內核還是東方的。
表現在外呈現出的則是很淡的深情-
儒家的彬彬有禮,看起來不遠不近,卻又極重人情,永遠溫潤,在小細節里讓對方感動到一塌糊涂。
Part5-此生最幸運-遇到如此包容自己的太太
他的太太包容他6年在家里做主夫。
他未開張的6年人生里,她不離不棄;
他成功時,她淡定陪同;
他得意時的偶爾失意,她說,做人不要太貪。
如此淡然,榮辱不驚。
有妻如此,
還有什么能比這更值得珍惜?
寫在最后,
直面真實的自我,把人性文藝地表達出來,
這是李安忠實于電影、又在電影里成就自己的過程。
電影與自己的人生,早已不可分割。
無分別心的活著,不介意外界的評價,活得純粹而執著。
為這樣的人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