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條梁是邢臺縣(信都區)紫金山中的一個小山村,,非青藏線的生命禁區“五道梁”。五條梁原為白岸鄉前坪村第七小隊,因從山外走山路到這里要翻五座山梁而命名。現在紫金山建成景區,走景區修建的臺階路或走巖子南那條坡度較陡的沙土路就能來到村里。那條要翻五座山的山路逐漸被當地村民拋棄,而后又逐漸變成了驢友們又愛又恨的戶外線路。
五條梁有兩個概念,一個概念是河北省邢臺縣白岸鄉前坪行政村下屬的一個小自然村,另一個概念是從西向東排列的五座山梁。對于邢臺的戶外愛好者來說,自然村沒有多少吸引力,五條橫列的山梁才是區別是否強驢的物證,這連續上上下下的五條山梁,曲徑通幽羊場小路讓無數弱驢崩潰,也讓能跑下來的人盡顯英雄本色。
五條梁是邢臺戶外圈經典線路,我們每年都在夏、冬走兩遍,夏天喜歡紫金山的水,二冬天則是看五條梁的雪,更喜歡美麗自然的小山村。
記得第一次走五條梁是從燕子南進山,踩著厚厚積雪尋找蹤跡蹣跚而行,爬到一處山梁,眼前溝內宛若世外桃源,初見五條梁,群山環繞小山村如同山水畫,白雪鋪底,松林潑墨,石頭房子依山而建,門前梯田排列整齊,房頂一縷炊煙裊裊升起,,,
隨著紫金山景區建設,燕子南已經納入景區,2016年的突發山洪把通往五條梁的山路沖的千瘡百孔,我們驢友更喜歡翻越五道梁。弄個環繞迂回到紫金山景區。從紫金山口的前坪村到小窯溝可讓客車送上去,也可步行到達,也就兩三公里的樣子。從小窯溝到五條梁村那就要拿出實力,連翻五座山脊。
翻越的第一座山梁為長條梁,是五條梁中爬升和下降最大的山脊,坡度接近60度左右,村民留下路線,左旋右繞,盤旋上下。好在大家剛一開始爬山,心情愉悅又有力氣,上到山梁喘息片刻,北望真武廟清晰可見,南望摩天嶺如同航行在藍天碧波中巨艦。踏著厚厚積雪下到溝底。這條溝好像被稱為常家溝,七十年代這里還有人居住,如今都已經搬到山下,歲月摧殘人走屋塌已成殘垣斷壁。沿溝而下就能直接進入紫金山景區,只是不知道有沒有斷崖和絕壁。溝里還有一條新修的沙土路,通往冀晉交界處貨郎神口關。
翻第二座山梁時要先在山谷里走一段距離,被洪水沖毀的山路時斷時續,鵝卵石上鋪一層雪,行走異常困難,深一腳淺一腳,唯恐崴腳。只要一直向溝里走就可以,路過一個廢棄的村子。前行百米左轉上山,山脊上那個小廟依然堅守在這里,左轉橫切到相連的另一個山脊上再右下就又來到溝底。第三和第四條山梁離得近,山谷也較窄,幾乎就是從這邊下到溝里,山陰和溝谷積雪比較厚,大家小心翼翼。就又從溝那邊開始翻越山脊。遠望溝里出現梯田和核桃樹,山路也回到溝里,沿此路左上翻過第五座山脊就來到五條梁村最高處。
第五座山脊上有一顆枝繁葉茂大樹,遠觀如一蓬頭巨人,常年矗立注視溝內的五條梁,村子原有50多戶人家,目前大多搬至山下。僅剩三戶人家,我們到的時候只見到三個人,一對夫妻,還有一個獨居牧羊人。三戶人家中牧羊人是一個中年光棍漢,常年住在在山上,以放羊為生,衣衫襤褸,不善與人交談,閑暇時候使用馬尾、蛇皮自制的二胡演奏,二胡聲音婉轉嘶啞,是不是在發泄內心苦悶和惆悵。
一對老夫妻常年在景區擺攤,前坪村里也有房子,我們使用老夫妻的桌椅板凳在庭院內吃飯,環顧四周群山起伏,抬頭仰望摩天嶺,山頂廟宇、旌旗歷歷在目,半山腰的峻極關若影若現,峻極關是太行山古時候冀晉重要關口,一腳跨兩省(河北、山西),雞鳴聽三縣(武安、邢臺、左權)。
飯后休息片刻,沿黑老溝下行進入紫金山景區,這里人跡罕至,發源于五條梁附近的溪水漸漸冒出石頭縫隙,匯集壯大,淌過石灘,躍過山澗,涓涓細流奔騰不息,一路往下。紫金山山石多呈紫色,屬太行山中段長城系紅色石英砂巖發育到“青年期”的“嶂石巖地貌”類型。斷崖處或崖檻處瀑布水潭成串,形成紫金山一大水體特色景觀。鬼斧神工全國罕見的“天井地甕”、是景區最大看點。
走過“七星潭”跨過鐵索橋回到前坪,一圈里程10公里左右,適合戲水納涼踏雪。更適合放飛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