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自己!盡管也想努力記住場景,但真正打動你心的,只有這一朵。只和當下怦然心動的在一起。第二念,就不自然了。從小已有太多第二念存在,讓我慢慢回歸自己,與自己的本然連接。
這個環境,也讓我開心,想起第一次來……三年過得很快?,F在玫瑰都還在沉睡,芽兒已醒來。
現在再看,這朵已經不在我心上了。就像無聊時網購的那些衣服,湊數和錦上添花,都不要了。
只和最怦然心動的在一起。
斷舍離的心靈覺知。認識自己,貼近自己,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那怕是對一朵花兒的駐足,一張照片的取舍。不是苛求,而是試著建立精密的覺知。對美食有誠意,就把他們好好地吃掉;對物品有誠意,就把他們放在對的地方!
寶貴的生命,寶貴的空間,寶貴的資源,最最寶貴的獨處!看自己怎樣用無關之事占據我心,繼而慢慢地安住在獨處之中,而不再需要那些用來占據獨處的存在方式。
杯子清潔了,里面的水沉淀了,泥沙俱下,水落石出。新的選擇,都是必須的選擇,便不再有斷舍離。
全然地做自己,與懂得的你共免。
附,心之流
身體每天只需要用餐兩、三次,但心之流時時刻刻都需要輸入。心所需的輸入就是“行”。我們無時無刻制造的“行”,使我們的意識之流持續下去。這“行”使我們的心不斷生起后念,我們無時不刻地給予“行”的輸入,意識之流因而持續不斷。如果我們在某一刻沒有造作新的“行”,心之流并不馬上停止,而是轉而汲取舊“行”。某個舊“行”會被迫結果,也就是浮現到心的表面上來,以維持心之流的繼續;而舊“行”會呈現為某種身體感受。如果我們對這感受起習性反應,我們就開始造作新“行”,種下新的苦種。但如果我們以平等心觀察這感受,這“行”就失去其力量,并消失滅除。下一刻另一個舊“行”又必須浮現,以維持心之流。我們還是不起習性反應,它就又消失滅除了。只要我們保持覺知與平等心,一層又一層的舊“行”就會浮現上來,并消失滅除,這是自然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