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特別是餐飲企業,有幾個問題急需要解決。如果解決了這幾個問題,企業的效率、顧客滿意度甚至利潤都會有極大的提升。
今天先來談一談如何有效的培養員工的積極主動性。
在管理過程中,企業認為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派可靠的主管去現場盯著,觀察現場的操作過程是否符合標準或者預期,員工是否有笑容、有禮貌、有熱情、有主動性,現場主管是否巡場、調度是否合適、現場把控狀況、及時處理突發狀況等。把每天的現場情況進行匯總,依據考核標注和現場的感覺,一一打分作為對員工、主管和門店的考核依據。
這是一種通用的考核方式,也是被大多數餐廳所采用的的方式,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異。
這樣的做法確實可以提高現場的效率、主動性和顧客的滿意度,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廣大的經營者所認可。
這樣控制方式可以參照“科學管理”的操作方式和理論,在幾十年前的歐美工廠中就采用過,極大的提搞了產出。
這樣做的缺點有:
① 增加了成本,現場必須有合適控制和監督人員。在監督人員上崗之前,必須對其進行深入的訓練;
② 限制了企業的快速成長,如果企業復制這樣的模式,需要在店鋪數量和品質控制方面做好管控,也就是這種模式適合小型餐飲業以及類似的企業;
③ 監督人員也是人,有自己的情感喜惡,現場監督效果以及真實度,還有信息傳遞過程的失真度和扭曲度,需要企業有發展出復雜的信息處理系統和復核體系,增加了企業的管理難度,也容易形成一些其他問題,可參照歷史上的監察制度,例如明朝;
④ 企業管理和監督的最終目的是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監督和管制只是手段,不能混淆目的和手段。有些企業完全顛倒雙方之間的關系,導致員工只唯上,因為監督人員的筆下關系著其本月的獎金和工資,還有未來的升遷;
⑤ 監督和管理只是從外在起作用,對于員工積極主動性作用不大,更不會激發員工創造更大價值,更不會主動的為顧客創造驚喜。
⑥ 考核表或考核內容的制定,一般是在可量化或可容易見到的方面,這些方面和能否帶來滿意度的提高沒有必然的聯系。例如企業經常檢查現場的衛生清潔狀況,卻不關心這與產品質量的關系,參照部分餐飲企業的廚房;
⑦ 考核或者管理的結果不能作為整改的依據,一般作為參考,導致在實施過程中變形。
所以大部分企業都是實施了社會上流行的管理制度,借鑒現有的管理理論。有的企業因此而發展壯大,有的企業卻因此陷入繁雜工作量中無法自拔。
以上問題的關鍵在于:調動員工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更高的顧客滿意度、忠誠度和復購率,創造更多的利潤,簡化監督考核內容和管理,使得員工、企業都能夠取得雙贏。
解決這個問題的難點在于:
a. 企業做全面的整改,包括價值創造、價值評估和價值分配這三個方面,需要梳理清楚并在企業中重新實施;
b. 如何從內部激發員工的積極主動性,這中間涉及到很多問題,包括需求層次、心理學方面、組織行為學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做改善;
c.如何實施準確的監督員工的績效和工作效率,特別是與現在大數據和智能設備相結合,現在有的企業實行顧客滿意打賞的辦法,服務滿意的話可以掃碼點贊或者打賞,效果不錯;
如果企業解決這些難點,將會在管理、效率和滿意度方面有著極大提升,使得企業有著更強的競爭力。
如果有好的想法可以與我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