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云潤生 第十九章
大清風雨飄搖滿旗哥倆兒結伴赴京城環(huán)伺尋機
第一百二十回
庚子年正月十九,滿旗子孫愛新覺羅·溥臣與忠君哥倆兒,雇一輛舒適騾車從燕遵黃花峪弘滿莊赴皇城北京環(huán)伺尋機、祈望能踫上有福運好事由。
第二天,庚子年正月二十,1900年2月19日中午,已抵達途中那燕郊驛站停歇。
在車夫熱情協(xié)助下,三人餐后抽空觀瞻了清帝燕郊行宮。午后兩點半瞻仰已畢,返回驛站,臨上路前,向滿旗族胞御青致謝辭別,騾車繼續(xù)向順義張各莊進發(fā)。
燕郊距離北京紫禁城直線僅60里地,從行宮村走御道更為便捷通暢。但溥臣心思則在逢年正月必去順義尊請灶王爺風俗老例上。
這也正合忠君與車夫的心愿,錯過正月,唯恐請的灶王爺不靈驗了!所以寧可多繞道走70里地,先去順義張鎮(zhèn)驛站留宿,在張各莊張單后人子孫開的鋪面中,把今年下凡的灶王爺請回家中,繼續(xù)敬奉至臘月二十三。
從燕郊行宮村出發(fā),這段路是橫向朝左行進,七十地里路程,騾車不緊不慢,大約五點半左右將抵達張鎮(zhèn)驛站。車夫邊趕車,邊主動的向溥臣與忠君講敘他所了解的順義歷史及風土人情。
車夫引經(jīng)據(jù)典述說:這段路我經(jīng)常跑,順義還是挺繁華的,在北京東北方向,距皇城也才60里地,北鄰懷柔、密云,東界平谷,南與通州、燕郊接壤,西與昌平、朝陽那條溫榆河為界。
順義歷史悠久,夏商周三代隨北京地區(qū)屬冀、幽、燕。西漢時期,今順義地區(qū)置安樂、狐奴縣,二縣均屬漁陽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兩縣或省或復置,至北魏時兩縣俱廢。唐開元四年,716年改彈汗州為歸順州,治在今順義地區(qū)。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順州為順義縣。
而張鎮(zhèn)是京城東大門,處平谷、沽海、燕廊三角地帶。張鎮(zhèn)有千年建鎮(zhèn)史,自古商賈云集,文化底蘊豐厚。呂布屯兵,燕國兵營,乾隆行宮歷史遺跡眾多。傳統(tǒng)五虎棍、高蹺會、小車會、雜耍會,民間花會熱鬧非凡。
張鎮(zhèn)處北京東北部第一個淺山區(qū),29座大小山脈,散落廣闊平原之間,南臥石虎山,北有龍鳳山,山水相連,山綴田間,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景色優(yōu)美,位置優(yōu)越,旅游資源豐富。
張鎮(zhèn),也就是早年老人兒都稱的張各莊,漸漸擴大了形成繁華集鎮(zhèn),近些年改稱張鎮(zhèn)了,張鎮(zhèn)耳熟能詳,滿旗子孫、尤其關內(nèi)八旗家欲戶曉的,就是自古流傳,家家鍋臺上方供奉那灶王爺,仙魂源出于張各莊人的說法。
口頭傳說中,灶王爺是本地一位生性善良滿旗同胞張單,他在歷經(jīng)磨難后,被玉皇大帝封為“灶神”。現(xiàn)在張鎮(zhèn)村民家中灶前,家家供奉著灶王爺?shù)纳裣衽c灶王龕,保留著祭灶的習俗老例。
傳說,張單為人厚道樸實,樂于助人。玉皇大帝的女兒在天上相中了他,就施展法術下凡嫁了過來,夫妻二人雖窮苦卻很快樂。
有一年,順義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瘟疫,兩人離家逃難。走到蟲王廟時,張單染上了病,他讓妻子逃走改嫁,自己則準備等死。幸運是,過了幾天他漸漸又好起來,之后以四處乞討為生。
臘月二十三那天,張單碰巧討到妻子改嫁的那戶人家,兩人相見悲喜交加。妻子給他做了很多好吃的,誰知張單卻因暴食而導致腹脹,撐死在灶前。為了紀念他,這家人便把張單畫像掛于廚房灶臺前。玉皇大帝感念他的善良,特此封他為灶神。
這時溥臣接茬:您嘮得不錯,所以我一提出順便來順義請灶王爺,您二位皆響應著!這灶王爺就得逢年正月來請,錯過月份心中許的愿都不靈驗嘍!這有老輩先祖爺無數(shù)的經(jīng)驗實例呀!沒錯,咱這趟來著了!尊請張各莊灶王爺神像,要緊是正宗正根,我就認淮張單后人鋪店一家,其它的店鋪,他既便說破大天也不理睬,為啥?不靈驗啊!請回正宗灶王爺神像一定要珍藏好,啥時回到家里,立馬敬奉口袋房灶臺上方,福運降宅中。
溥臣越說越興奮感慨道:從我小時記事起,幾乎年年都來張各莊請灶王爺跑一趟,少年時跟瑪法、阿瑪步行遛達騎驢馬,成家后,與本村鄉(xiāng)親結伴套車來,正月十九啟程并逛皇城,待上小半月可開眼了,也顯咱八旗眾鄉(xiāng)親揚眉吐氣,大清天下屬咱,趾高氣揚八面威風啊!
可近年社稷風雨飄搖江河日下,咱八旗子弟總顯灰頭土臉,我也沒大心氣兒,請罷灶王爺就趕緊回家。直到臘月二十三小年來,才為過年掀高潮!沒瞅見我那三寶貝兒紹宗,他最掂著是吃糖瓜,過小年那天,竟淘氣不敬摸恩祖瓷娃娃兵,被我喝斥,即對仨兒講族譜家規(guī)教訓一番,告訴孩兒,正月十五后,你們昌克赤忠君伯即來咱家團聚共同祭祀先祖,而后我倆將出門!眨眼,咱同胞兄第倆已到順義啦!
溥臣嘮到這兒,忠君忍不住插話:您二位嘮得好,都有故事例兒,我從關外老家來,咱旗人家家也敬奉著灶王爺,這些年由于順義靠近皇城影響,尤其對張各莊灶王爺更是情有獨鐘。
由于關外路途較遠,親身來張各莊請灶王爺者較少,有些頭腦靈活精明人,每年正月專來順義張各莊成批請灶王爺,一次請數(shù)百上千張高額倒售。這些人還怕人不相信,掏販來西洋照相匣子,專門在張各莊張單后人家店鋪畄影,拍照張單家家譜,標明日期與張單后人親屬合影,而后回關外,在奉天,撫順、朝陽、新賓,永陵,尤其咱赫圖阿拉老城村擺攤,許多鄉(xiāng)親竟花成倍高價錢請至家中。此次來這,我也多請幾十幅,回去無償分敬親朋摯友,也是為鄉(xiāng)親辦積德善事一樁,何樂不為。
忠君說罷,濤臣與車夫同時異口同聲稱贊,並為忠君仁義舉動,伸出大姆哥兒。
三人說著嘮著,傍晚五點半騾車駛到張鎮(zhèn),在張鎮(zhèn)驛站落腳,安頓好騾子,三人馬上在溥臣引領下,去鎮(zhèn)中心張各莊張單后人開的鋪面中。臨近傍黑,走進店鋪,張單后人張實全家仍忙的不可開交,到他家中敬請旨圖靈驗灶王爺者落繹不絕,滿墻壁與攤位上,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灶王爺應有盡有。
溥臣一眼瞅見出店堂和氣送罷一位大主顧兒返回的張實,馬上迎前行禮打招呼!見滿旗本家熟客到來,張實喜上眉梢,立馬迎至里屋,紛坐熱坑頭圍桌沏茶相迎。
溥臣把三人尊請灶王爺意愿述之,表示今晚誠邀張實共同暢聊就餐,平易近人張實讓妻兒照顧店面欣然接受。
張實把上百幅質優(yōu)上乘灶王爺神像敬呈貴客選擇,直到人皆滿意后,攜帶一瓶百年牛欄山陳釀酒,引路歡聚于張鎮(zhèn)人氣最旺的餐館,本家至親開的:灶王爺酒家中。
栗面蜂糕,順彩茶湯,碰頭滾食,薩其順瑪,北順櫻桃、天福醬肘;八碗八盤,四涼四熱,犖素搭配,順洑二八滿席佳肴,在呈上康乾醇釀牛欄山酒,珍饈美饌,眾親開懷暢飲,贊不絕口。
雖然溥臣聲稱自掏腰包,但張實與飯館老板是黙逆之交,餐費應四文錢,有張實情面,僅收取二文錢,還讓每位帶些順義特產(chǎn):栗面蜂糕、碰頭滾食,薩其順瑪,北順櫻桃、讓路上品嘗。
趁著酒興張實未忘弘揚家鄉(xiāng)風光史實,耳熟能詳?shù)涔剩?br>
二十里長山是順義地名,是與平谷交界一處侵蝕殘丘海拔不高,最高處才209米。山丘呈線性散列狀,走向東西,長約20華里,故名。
其中那第六座山,叫椒園山,山有一處古建,稱無梁閣。傳說無梁閣是一夜間建成。某日,一個拿木棒白胡老頭,對著長山這點那點,便出現(xiàn)塊塊特大石頭,再點,石頭沿著他指路線滾啊滾,一直滾到無梁閣地址,並自動堆起,此幕被村民看到,待回過神,老頭已不見影,僅留下建的差不多殿堂與幾塊大石頭。傳言那老頭是神仙,施法別人難看到,留下的這些石塊,日經(jīng)月華歷史演變,便成為無梁閣。
無梁閣前有一塊地,常年濕潤,異常肥沃。產(chǎn)的小米,籽粒飽滿,色澤金黃,人稱“金米”。用金米蒸飯,粘糯香甜,口感極佳,香味飄出很遠。有“一家做飯,百家飄香”之說。因此處小米品質優(yōu)良,香味誘人,清朝時便作為貢米供奉朝廷。
相傳,無梁閣建成后,天上的王母娘娘來到這兒觀賞人間美景。忽然從村里傳來一陣小孩哭聲,山神說是一家孩子缺奶。王母娘娘往空中抓了一把,手中便攥出一把金黃色的小米,她順手往地上撒去。后來這塊地里長出的谷子,谷穗粗大籽粒飽滿,碾成米后,色澤金黃。百姓非常高興,就稱為“金米”。今天咱品嘗的,就是順義最馳名的:長山金米。
張實,是當?shù)胤浅S杏绊懥Φ恼司樱痪葡兴羁疃劊瑑A心介紹民俗風情:
順義每年臘月,民間都自發(fā)舉辦“灶王民俗節(jié)”。二十三小年形成高潮,一直延續(xù)至二月二龍?zhí)ь^,“灶王節(jié)”主要展示民俗,品嘗特色美食、欣賞傳統(tǒng)技藝,歌舞升平,多姿多彩,融合隆重盛大祭灶儀式,已形成慣例。
忠君聽后,感慨萬千地展望未來:順義的灶王民俗爺,說白了,就是百姓希冀,祈福生活美好樸素祝愿,鑄成數(shù)百載眾渴深得民心,我想百年之后,此火種必將燃遍神州廣泛傳播于大千世界,灶王爺,神力無限,發(fā)揚光大,族胞眾親們,是吧!
溥臣、張實、車夫一口同聲:肯定,肯定是這樣啊!
忠君情不自禁感嘆著:百年之后,百年之后,咱都含笑九泉嘍!可灶王爺,承前啟后,薪火相傳,興許在華夏留下更為光耀璀璨烙印呢!
滿旗鄉(xiāng)親歡聚酒席進行至三個多時辰方結束,主客惜別明春重逢。十點,溥臣一行已在張鎮(zhèn)驛站客房中愜息。
(侍續(xù))
讀者若喜歡,請關注、點贊、交流,就是支持鼓勵,往后耐心看,越發(f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