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團隊第33期中級班學員堅持分享第516天 總約練137次 來訪者96 觀察員37 咨詢師4
本想每天復盤寫下每日跟孩子的交流溝通,但發現自己的覺知力還是比較差。前兩天跟孩子的交流也比較少,所以也就看不出自己的習慣性思維模式是什么。
孩子最近幾天也開始慢慢上網課,我謹記劉老師說的,不談學習,只關心人。只是有個弊端,跟孩子的互動少了,自己就看不到問題了。
曉平老師的直播間經常說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時間。時間就是選擇,而你的時間選擇用來做什么非常的重要。而我每天的時間總感覺不夠用,是因為有很多的碎片化時間不會利用起來,再加上晚上回到家就開始刷電視劇,這也是自己需要去不斷調整的地方。
20230719上午品格教育直播金句:
1.具有集體意識時就更容易有全局意識;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時,就會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容易忽視周圍的環境;
2.自我表現的欲望強可能跟小時候的教養方式有關1).“小皇帝”教養模式;2).受到過多的指責;3).安全感缺失;
3.化解問題需要巨大的智慧,能夠化干戈為玉帛是一個人的水平;
4.簡單到最后是無分別,自我多邊界就窄;
5.修行就是要把心放寬,放大,放開,放遠,去執著心;心量大了,資源就來了,心量決定能量和資源;
6..修行到最后就是越來越有整體,邊界越來越大,像水一樣潤和萬物;
7.知人不易,帶著一份慈悲,知道每個人的不容易,在生活的小事里多多利他;
8.擴大心胸是需要經歷委屈的,經歷委屈時就是在磨礪心性的過程;
9..空間大了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心大了,事就小了;
10.過多的包辦和溺愛是對孩子的折騰;越是事無巨細、妥妥當當,孩子越會被耽誤,缺失該有的成長和鍛煉的機會;
11.教育中過多的緊張和恐懼情緒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順其自然是一種心態,而放下則需要一個過程;
12.在放下的過程中每個人選擇緩解的方式會有所不同,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選擇的方式;
13.對于孩子的管教,什么時候管什么時候放手,要看時機也要看方式,需要修我們的智慧;
14.教育是一場自我的修行,當孩子生活中遇到疑惑和不滿時,父母要多用愛和鼓勵去滋養,用正向的語言做引導,不要給孩子種下仇恨的種子;
15.讓孩子幫助父母去解決一些問題,在事情中不斷修心;
16.青春期孩子因為生理和激素變化,內心更容易躁動;父母要在生活中教會孩子平和的應對方式,否則遇到問題時孩子容易選擇“逃離”方式應對,獨自玩游戲是孩子最便捷的選擇。
17.操心的層次不同,孩子獲得的養育方式就不同,習得的成長方式就不同;
18.過度是惡,事情不是做得越多就越好;為太多會不自然;為無為,做該做的,在規律上做好該做的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