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雙12”等時段已成為各大電商平臺進行集中“大促”的慣例。國家工商總局11日發文,從今年10月1日開始,電商平臺再進行集中促銷活動就必須遵守《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否則可能會被查處。再聯想到9月1日起施行的新廣告法加強了針對互聯網廣告尤其是電商的監管,加上之前對專車服務的監管,可以說,互聯網的草莽時代,就要結束了。
那么,為什么是現在?互聯網進入中國已經有二十年,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6.7億,其中6億用戶通過手機上網。從當初的生僻高冷,到如今嵌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早已走完了從0到1的過程,終至形成BAT這樣的產業巨頭,并通過成千上萬的應用軟件逐漸與生活的各個層面深度捆綁。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互聯網對整個商業能量流向的解構與重構,展現出令人瞠目結舌的燎原之勢。這顯然得益于這二十年寬松的自適應的發展環境。身為傳統媒體人,我就聽到無數同行抱怨,傳統媒體是身被無數鎖鏈(左一個口徑又一個紀律)和一身輕的新媒體打擂臺,能贏那是天理難容。
但是,經過二十年的極速發展,如今互聯網經濟自身也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雖然多數從業人員對此還懵懵懂懂。那就是“互聯網+”。以往的互聯網經濟,不管BAT市值多高,資本涌入多熱乎,基本上也只是在現代服務業的某個區塊里頭自娛自樂。而互聯網+是什么,是即將大舉推進的對國民經濟各部類的全方位的互聯網化改造。如果仍然以大水漫灌的方式來推展,對于國民經濟的主導者來說,那將是一場噩夢。
而從矛盾論的角度來說,前二十年解決的是有無問題,是摸著石頭過河,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叢林法則時代,今后的二十年,是權力意志與市場趨勢的整合交融問題,是給只會約法三章的農民軍穿西裝打領帶,為主流社會注入新鮮血液甚至完成世代交替的過程。互聯網+的核心是融合和創新,既然是創新,就一定會沖擊現有的權力生態和資源分配格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看到各種沖突,各種妥協,各種權謀,各種磨合。這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洗腳上田的過程就是原罪的解脫,就是參與大棋局的洗禮,就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主流化的過程。什么是主流,說白點兒就是講規矩講調性講逼格了。重情懷的、有超車野心的,不妨繼續玩自己的草根游戲,如今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呈現加速度,草根空間和價值遠勝以往;開始看重現金流之外的東西的,追求話語權的,不妨開始給自己套上詩書禮儀守規矩的外套;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得了便宜還賣乖,一邊高喊寬容創新力量,一邊急功近利甚至借助非市場手段追逐寡頭地位的。
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必然是一個新的游戲規則逐漸形成的過程,與其恐懼規則,不如擁抱規則超越規則,這才是破而后立階段的機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