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黃淦波,七維觀音山(六):公益事業
全文約3273字,預計閱讀需要7分鐘。
正文:
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在被譽為“世界工廠”的東莞市,有一塊被精心保護的綠色瑰寶——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這里不僅是廣東最大的原始次生林,更是一片擁有92%以上森林覆蓋率的生態樂土。物種豐富、環境優美,它既是眾多珍稀植物和野生動物的家園,也是踐行“兩山理論”的生動范例。
然而,這樣一座風景如畫的國家4A級風景區,并非天然形成,而是經過26年的艱苦奮斗才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而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一個人——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黃淦波先生。作為一位懷揣理想的企業家,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時光荏苒,來到了2025年4月10日,今天我們就來聚焦這位傳奇人物,通過記者的采訪對話,內容涵蓋創業歷程、營商環境、經營之道、企業文化、文旅創新、公益事業、為人處世,這7個緯度,全方位多角度地感悟這26年來黃淦波董事長的心路歷程,尤其關注他在公益事業方面的貢獻。
黃淦波先生表示,自己懷著反哺社會的初心,堅定投身公益事業。在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開發過程中,大力保護生態、傳承生態文化,守住綠水青山。通過建設景區創造大量就業,開展教育幫扶,帶動地方經濟增收,回饋社會,讓東莞觀音山的成果普惠大眾。因長期秉持“善行天下”的理念,企業收獲了社會的高度認可,企業的品牌美譽度大幅提升,吸引了全國更多的游客。員工因參與公益活動增強了歸屬感與責任感,人品身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工作積極性顯著提高,管理團隊凝聚力持續攀升,為企業長遠穩健發展筑牢了根基。
自2003年起,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為老人、軍人、殘障人士等群體免票,旨在踐行公益理念,回饋社會,讓更多人享受文旅資源。截至目前,免票金額累計超數億元,僅樟木頭鎮戶籍居民每年免費入園減免費用就超千萬元。
除此之外,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在扶危助困、抗震救災方面勇于擔當。2007年設立“觀音山獎學金”,助力清華貧困學子安心求學,培養他們成才后回饋社會,報效國家的情懷。公園還成立了內部的“資助基金”,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員工。對員工買房買車的大項開銷設立了免息借款機制,讓員工免去后顧之憂。公園組織志愿者開展陪伴幫扶活動,為孤寡老人舉辦生日會、陪留守兒童做游戲,開辦文化課堂,傳授技術、科普知識,開展勵志講座,分享成功故事,給予精神關懷與支持。
黃淦波董事長認為,“施比受更有福”,做公益要秉持不求回報的純粹初心,為平衡公益投入與企業經營壓力,把公益融入服務之中,盡力真正幫到有需要的人,提升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品牌的美譽度,吸引更多的游客。組織員工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激發他們的愛心和工作熱情,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以此推動公益與企業的良性發展。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古樹博物館屬于世界首家,具有獨特的公益價值。古樹博物館設立在國家森林公園內,通過陳列古樹標本,開展生態科普教育,極大地增強了社會大眾的生態保護意識。未來計劃與歷史、藝術等文化研究結合,挖掘古樹背后的文化內涵,豐富游客、大眾的精神文化體驗。
自2015年起,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以“觀音山上觀山水”開啟征聯之旅,受到了中國楹聯學會的高度肯定和廣大聯友的廣泛參與,十年十次征集,影響力持續擴散。該項活動經媒體廣泛報道,成功出圈,普及了中國楹聯知識和趣味,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貢獻。
對于未來,黃淦波董事長表示,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將繼續深化文旅公益融合,打造特色公益活動,借助活動讓更多游客投身公益。加大對生態保護、教育幫扶投入,設立專項基金,凝聚多方社會力量,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爭做文旅領域踐行公益、傳遞大愛的行業典范之一。
以下為記者對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黃淦波董事長關于公益事業方面的采訪對話內容:
記者:當初是什么樣的契機和想法讓你決定長期投身公益事業,特別是在觀音山的開發建設中融入公益理念?你曾說“善行天下”是企業人必須遵循的道德理念,在踐行這一理念過程中,對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哪些積極影響?
黃淦波:作為有良知的企業人、心懷家國的中國人,應該守正修心。我是懷著反哺社會的初心,堅定投身公益事業的。在東莞觀音山開發過程中,我們大力保護生態、傳承生態文化,守住綠水青山。通過建設景區創造大量就業,開展教育幫扶,帶動地方經濟增收,回饋社會,讓東莞觀音山的成果普惠大眾。
因長期秉持“善行天下”的理念,企業收獲了社會的高度認可,企業的品牌美譽度大幅提升,吸引了全國更多的游客。員工因參與公益活動增強了歸屬感與責任感,人品身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工作積極性顯著提高,管理團隊凝聚力持續攀升,為企業長遠穩健發展筑牢了根基。
記者:自2003年起就實行的減免或門票優惠規定都有哪些方面?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思考和初衷?這些年為免票群體累計減免的門票費用大概有多少?
黃淦波:自2003年起,東莞觀音山為老人、軍人、殘障人士等群體免票,旨在踐行公益理念,回饋社會,讓更多人享受文旅資源。截至目前,免票金額累計超數億元,僅樟木頭鎮戶籍居民每年免費入園減免費用就超千萬元。
記者:從網上看到觀音山這么多年來在扶危助困、抗震救災方面從來都是勇于擔當,請你講講這方面的情況。這些舉動對受災及貧困地區起到哪些具體的幫助?
黃淦波:2007年設立“觀音山獎學金”,旨在助力清華貧困學子安心求學,培養他們成才后回饋社會,報效國家的情懷。自“觀音山獎學金”設立起,已資助數十名貧困學生,雖暫無公開的典型案例,但持續的資助,已助力眾多學子逐夢前行,書寫精彩人生。
公園同時也成立了內部的“資助基金”,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員工。另外,公園對員工買房買車的大項開銷也設立了免息借款機制,讓員工免去后顧之憂。
除了資金和物資捐贈外,公園還組織志愿者開展陪伴幫扶活動,為孤寡老人舉辦生日會、陪留守兒童做游戲。開辦文化課堂,傳授技術、科普知識。開展勵志講座,分享成功故事,激發受助者內生動力,給予他們精神關懷與支持。但因觀音山規模和能力偏小,沒有辦法做更多的慈善工作,這也是我們的心病之一。
記者:你曾表示“做慈善在于發心,不求回報”,但公益事業需要持續投入,你如何平衡這種“無功利性”與企業經營壓力的?
黃淦波:“施比受更有福”,做公益要秉持不求回報的純粹初心,為平衡公益投入與企業經營壓力,我們把公益融入服務之中,盡力真正幫到有需要的人,提升觀音山品牌的美譽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時,我們組織員工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激發他們的愛心和工作熱情,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以此推動公益與企業的良性發展。
記者:觀音山古樹博物館的建立被稱為“前無古人”,你如何定義它的公益價值?除了生態教育,是否計劃將其與更多文化研究相結合?
黃淦波:東莞觀音山古樹博物館,屬于世界首家,具有獨特的公益價值。古樹博物館設立在國家森林公園內,通過陳列古樹標本,開展生態科普教育,極大地增強了社會大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后續,計劃與歷史、藝術等文化研究結合,挖掘古樹背后文化內涵,豐富游客、大眾的精神文化體驗。
記者:“觀音山上觀山水”楹聯大賽自舉辦以來,投入巨大,你認為這些有什么社會價值?
黃淦波:自2015年起,觀音山公園以“觀音山上觀山水”開啟征聯之旅,受到了中國楹聯學會的高度肯定和廣大聯友的廣泛參與,十年十次征集,也使《聯律通則》一書賣斷貨,影響力持續擴散。投稿量累計36萬余句,網絡點擊超10億次。該項活動經媒體廣泛報道,成功出圈,實實在在地普及了中國楹聯知識和趣味,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企業應有的貢獻。這些舉措提升了公園知名度,吸引眾多游客的關注和參與,更好地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記者:對于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未來在公益事業方面的發展,你有著怎樣的規劃和愿景?
黃淦波:未來,東莞觀音山將繼續深化文旅公益融合,打造特色公益活動,借助活動讓更多游客投身公益。加大對生態保護、教育幫扶投入,設立專項基金,凝聚多方社會力量,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爭做文旅領域踐行公益、傳遞大愛的行業典范之一。(完)
對話黃淦波,七維觀音山(六):公益事業,本篇文章完,全文未完待續,歡迎關注下一篇---對話黃淦波,七維觀音山(七): 為人處事。
*文章來源于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