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話題略微苦悶的電話掛斷后,我思緒萬千,憶起幾年前的一段對話。
“你知道你媽媽可能活不了多久了吧?”
“知道。”
“那你為什么還救她?”
“……”
那年,本就身患重病的媽媽手術后持續發燒一個多月,退燒針、退燒藥用了很多依然不見效,媽媽被燒折騰得非常痛苦,可醫生找不到原因。她雖掙扎著起來走路,卻是隨時會倒的樣子。相熟的叔叔阿姨們陸續過來看望,說些安慰的話。
有一個叔叔并沒有安慰我,他在我回家取東西的路上攔住我,問了我上面兩個問題。聽完我沒有回答,掉頭就走,十分生氣。
我氣什么?這是我的媽媽,我能不救她嗎?!這是不可能的!為什么他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太不近人情了!
“如果讓你重頭來過,你還會這么堅定地想盡方法救你媽媽嗎?”
“當然,她是我媽媽,而且她當時求生意志非常強烈。”
“假設她自己想放棄的話,你會放棄嗎?”
“……”
上個月底,一位朋友又問了我兩個問題,這次我還是沉默了,并不是生氣,而是清楚知道答案——“我不想讓媽媽放棄,即使知道她病得很辛苦”,但我說不出口。
是誰需要了誰?
面對痛苦時,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毫無選擇,可真的是這樣嗎?
痛苦是一種苦,若持續多年,還會成為一種癮,且戒除甚難。唯一的解藥在自己身上,你是否看得見這種癮,看得見它的苦,看得見它的樂,聽得見你心底深處最真實的聲音。
真正看見后,我們便可以選擇,繼續拿著與坦然放下沒有區別,因為心都自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葉美英 寫于2016年9月10日廣州
【一小時一篇文】
用一小時寫一篇文章,成稿后不再做任何修改。
葉美英
13年的碼字人,卻與文字貌合神離了12年;素食者;修行人,以寫作和生活作為修行的切入點,信奉“生活即是禪”,目前堅定地認為“不能回到生活實際的修行就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