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的書單,自成兩條系列,一條叫“古文”,一條叫“寫作”。
先說“古文”。
偶然間一本書上看到,想要提升寫作,不妨看看《古文觀止》。剛好有促銷,原本只要幾十搞定,硬是湊了150多,拿到手很厚一疊。真的很厚,比Kindle立起來還高。
由此引發(fā)了連環(huán)套的書單——
1. 《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聲律發(fā)蒙》
心想從簡單的讀起,第一本是《聲律啟蒙》,沒錯,就是古時給幼童看的那本,對對子的。里面有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作者車萬育,庶吉士出身,水平肯定是杠桿的。
很快問題來了,很多字認識,可為啥連起來就不怎么認識了呢?譬如標題“一東”“二東”“三江”“四支”“五微”,后面讀到《笠翁對韻》《聲律發(fā)蒙》,也是類似的標題。后來才知道是——韻!
還有,到處都是典故,處處都是埋伏。隨便拎出來“山中梁宰相,樹下漢將軍”“月滿庾樓,據(jù)胡床而可玩”。為了查人名典故,腦容量都擴大了不止一倍。
2.《世說新語》+《龍文鞭影》
若要問典故,必有《世說新語》。為了能進入典故的世界,只能——找來看了。
感嘆一下。這真正是本奇書。標題取地果然不同凡響——捷悟,假譎,輕詆,豪爽,容止,任誕,簡傲,連儉嗇都有單獨一章。心想,如此奇書,為何不見上榜各類學生推薦書單。大概兩晉人士,太過個性,有人吃白食都能吃地振振有詞,有人摳門摳到外甥上門把棗樹拔掉才解氣,實在不符合當下主流價值觀。怕學生跟著走偏了。
建議看《戴建業(yè)說世說新語》。像吾等古文水平,先看白話管中窺豹吧。
人名是清晰立體起來了,但是腦子里還是一團漿糊。《世說新語》按個性集文,這些人到底是散在歷史上哪個位置,緣何會有這樣的故事?
來,繼續(xù)看書吧。
3. 《司馬懿的崛起:從軍師到權臣》+《世家的天下》
潘彥明著,記載司馬懿及司馬家族建立西晉皇朝的風云史,全景演繹司馬家族的榮耀崛起之路。
然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寶藏男人——司馬師。
司馬師為司馬懿長子,司馬昭兄長。文可以大學士,武可以大將軍,冷靜、權謀、隱忍,沒有司馬師,司馬家族能在歷史上留何名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會是如此盛名。
延伸看了潘彥明的《世家的天下》系列,從三國到東晉,看盡權力頂峰的士大夫家族的發(fā)家、奪權和淪落。尤其是三國孫吳政權,一路扶著下巴看過來。天了個擼,如此喪心病狂……
魏晉風骨,只有嵇康嗎?庾亮、恒溫,謝安,陸遜,王導,王敦,衛(wèi)玠……各各留其名。其名何如,風骨自存。孰好孰壞,大家自己看著琢磨吧。
4. 《詩經(jīng)》
回到自己買的書,自己買的,怎么也得啃下去。
目前啃到了《大雅》,長且僻,各種通假字,晦澀難懂。
為了調(diào)節(jié),發(fā)散思維,寫寫讀書筆記,莫名發(fā)現(xiàn)多了樂趣。譬如斷眉的《up all night》原來可以用《詩經(jīng)關雎》來對應翻譯;泰戈爾和《詩經(jīng)》竟然是心有靈犀。
何時能讀完?未知。
感謝促銷,從此頭也不回走上“古文”之路。
還有《古文觀止》《幼學瓊林》《孫子兵法》《菜根譚》《唐詩三百首》《千字文》《六朝文絜》……
華夏文化,有生之年,慢慢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