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不放假,只能在家看大家,看來看去全是人,不如無聊宅在家。雖然我在國慶節沒有一天的假(還不給加班費),但是該去走訪的親戚還是要去的,哪怕是不在本地也是不能隨便找個理由搪塞的,這就是所謂的禮尚往來(人情)。如此這樣長期以來看上去都挺正常的事情,在如今的社會演變中卻悄然發生著意想不到的改變,讓我覺得心里挺不舒服的,可是顧及諸多因素又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只好緊跟時代的腳步逐漸學著開始改變。
樓下經常能碰到婚車,想必是近期又到了良辰吉日吧,大家才會如此的扎堆。如今家里我一輩的孩子幾乎都已成家,有的甚至連二胎都出生了,還真是非一般的迅速。于是,用心籌備子女的婚禮變成了為人父母當前的頭等大事,除了婚房、婚車、婚宴、司儀這些約定俗成的套路外,接親也算是上常被忽略的重要一環。可是,這一容易忽視的環節恰恰成為諸多矛盾的核心爆發點,我親生參與過就有好幾回,關鍵還都是禍起蕭墻更是讓人無解。盡管事后想想都會覺得是無理取鬧,但是當事人卻非要從中作梗,結果鬧的非常不愉快。幾年前我加入一親戚的接親隊伍,因為彼此都認識剛開始還挺融洽的,至于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把新娘子接回來。然而,偏有一男方長輩(我應該稱呼為“舅媽”)自視甚高遲遲不肯現身,非要新郎父母親自去請才肯過來,結果自然是為了不錯過吉時將她替換后迅速發車(本地習俗男方長輩“姑、舅、姨”都要在迎親隊伍中)。到最后一切順利地將新娘子接回來,至少感覺沒有發車時候那么復雜,婚禮如期有條不紊地進行。她還是跑來參加婚宴,并且在宴席上抱怨不止責備大家不讓她去接親,作為旁人的我聽著都有些憤憤不平。說實話她女兒出嫁的時候,我們大家積極地過去幫過忙,而且那地點還在農村里面。不僅交通非常不便車輛開不進去,而且道路也是羊腸小路連走路都很困難,沒辦法那些彩禮只能由我們這些親戚肩扛手抬著送進去,那一個個累得都氣喘吁吁。如今風水輪流轉,等到我們這些親戚需要幫忙的時候卻總是請不動人,不是說這個理由就是找那個借口或者胡亂指責一通,反正只要有事情立馬看不到人影,到頭來還得聲淚俱下地說你無情無義沒把她放在眼里。
回想一下,我婚禮的時候也好像沒有看到過她的影子,可等到宴席快開始的時候卻又無故找我母親的茬。好在大婚之日本就是圖個喜慶,到頭來也還是強忍著過去算了,但是裂痕一旦產生則會持續擴大直到徹底斷裂。仔細想想也是,自己做的孽,自己嘗苦果,也怨不得任何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