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每天,三餐,以保證與生命的合約。好在不是鬧饑荒的年代,只要你同意吃,只要你未患厭食癥,或者減肥惡補。在家里吃自己的,或者吃請,朋友的聚會,無論吃出怎樣的花樣,也還控制在吃的“飯”籌。老話說,民以食為天,以及瓜兒離不開秧,魚兒離不開水(別讀成開水就行),不是廢話嗎。吃的時候很香,就是效果,還吃出一些典故、民俗、傳說、人文,自以為是的名堂,就是食文化了。食、色,性也。圣人的金口玉言。所以吃什么可能馬虎,卻不可以虛無。避俗,不吃人間煙火可以,不吃飯,不可。
? ? ? ? 每天,起早貪黑。不是被地主老財的逼迫,是生活的習性,記憶的慣性。續接昨天的日常,為繼今天的生活,或者預熱明天的課目。
? ? ? ? 每天有所作所為,也有只用于浪費的時間,忙里偷閑,閑而不慌,閑而不廢。每天不知所做,便不知所措,無所適從,混沌,恍惚,朦朧的偽詩句偽生活,又是另一種存在。壓力山大,山呢?看山又不是山。只好認同佛系,佛家的"昏散“,沒一點靈明之氣,思想不集中。也就是后來常被貶用的"渾渾噩噩“,有生命沒生機。
? ? ? 每天,還要哼哼唧唧,念叨念叨,搖頭晃腦,以保證腦細胞成活率。談不上精致,除非入了書章,文思的片段。
? ? ? 每天,不想庸俗,不想被瑣碎煩擾,不想被世事糾纏了我清高的心境。才大片的時光閑置,便閑置的光陰哀號,便自傷感,便對不起自己。苦行僧,何不逍遙,何不食肉糜乎? 呵呵。
? ?
? ? ? 不想被人間煙火熏烤著,吃喝拉撒睡的循環,被人情世故牽扯著,抬頭不見低頭見,被市井的瑣碎糾纏著,被時代的潮流夾裹著,繁文縟節。被不平則鳴,被不通則痛的法則左右著,被不倫不類的生活清燉慢煮,被羨慕嫉妒恨的情緒操盤手。。。
? ? ? ? 每天,雖然,總努力自我修養,總刻意人心向善,總追求真善美,總矯正著偏差。仍舊如風浪里的小舟,沒有經驗的舵手,樹欲靜而風不止的被動著。
? ? ? 難道是人生如胡琴,或自顧自的無正曲,或哀鳴幽怨的腔調,或悠揚妙曼的音律。不是胡琴匣里裝了什么,而是琴師的內心想著什么,不是胡琴生長了什么曲子,而是琴師的手指彈奏了什么曲子。每天,會有什么曲子在放蕩?回答不上來了。
? ? ? "現代人有健康的嗎? 余自以為是病態。人若常和瘋人在一起瘋了,所以精神病院的看護要常換。“? 民國的顧隨,為民國把脈,很不幸,似乎今天也有類同的病癥。但求不會傳染,不要蔓延。
? ? ? 每天,被七情六欲。七情六欲是人的本然狀態,是肉體,植物神經的支配,動物屬性的反應。清心寡欲是修煉擠壓下的壓縮餅干,是精神,是生死疲勞之后的頹廢,幡然悔悟的輕嘆。安撫,而不是絕塵。羨慕佛家的境界,卻總懷疑信眾的真實性。既然是本性,是生命基因,人生憲法,豈能輕易地修改,轉基因。那怕是畫地為牢,牢內也一定還有沖動,沖破牢籠的匪想。企望卻無望,才是沉默的大多數。且行且珍惜,倒是個實用主義,就別再"修正"了。
? ?
? ? 不能心如止水,才是肉體的拖累。止水? ? ,得要何其大的修養啊。弘一法師,臨去時的"悲欣交集“佐證了他先前的"放下",并不是滿功,必有一點點人生的覬覦罷。
? ? ? 每天等待戈多,每天在路上,每天讓眼睛戀愛,每天耳有所聞,一些抑揚頓挫的故事。才是真正的現實存在。漂泊,不只在海洋發生,日子被液化成泥石流,都是有可能的。
? ? ? 總見一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誦經者,有模有樣。真的是這般輕易地"芝麻,芝麻"的開門了么?只怕是人生不會這般簡單。但終不是他肚里的蛔蟲,況且,誰愿意把自己的心屝示眾?心有多少個房間,各囚著怎樣的徒,怕是自己都弄不清,只剩下剎那"下意識"的行事了。
? ? ? 人生或就是一場經營,一個人的公司。董事長,經理,總監,員工,身兼數職,內心與外務,賺了賠了,不停的撥日子的算盤子兒。經營不善了,又不想低頭,最后的選項,或就是"破產法"的被執行者。所以,古人的五行,陰陽平衡術,甚至必要時阿Q精神也還是要備一點的。
? ? ? 其實,圣人們已在數千年前發現和悟出了個中道理。“巧者勞,而知(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游。”
? ? ? 更直接點說:生活的最終目標,是生活本身。偏偏又自設虛境,自尋煩惱。弄得身心都有點不正常。
? ? ? 是不是這個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