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疏璃 每天一篇勵志文
寫這篇文章的緣起,并不是因為看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而是看了得到app的一篇文章。
事實上,我有無數(shù)次想聽這本書的音頻,只是,大半夜聽的時候,總是嚇的睡不著覺。
所以,只好有空去圖書館借書來看吧。
1仔細回想我們聽說過的好多天才: 讀書寫字太認真,蘸墨水吃的王羲之,陳景潤以及陳毅;做實驗把自己的結婚典禮時間忘記的愛迪生;寫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的海子;以及坐在輪椅上就相處了黑洞理論的霍金,還有梵高啦,海明威啦,等等。
似乎,他們與瘋子的總有些相似之處。
2
《鸚鵡螺》的文章告訴我們:
天才和瘋子之間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認知抑制解除”,而一個擁有“認知抑制解除”的人,即可以成為瘋子,也可以成為天才。這個人會成為天才還是瘋子,取決于這個人的智能。
什么是“認知抑制解除”呢?
大意是說能夠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細節(jié)。
所謂的“認知抑制”就是說我們?nèi)祟愐环N自我保護機制,這種機制會自動的剔除很多無關信息,讓我們只注意到最重要的東西。就像我們?yōu)榱苏J識一個人,通常會忽略全身的衣物,重點關注這個人的面部特征.
認知抑制是人類自動過濾信息的本能。
而認知抑制解除則是說,不管是天才還是瘋子,都有一種能力,自動解除這種認知抑制功能,去關注我們通常關注不到的地方。
3
天才和瘋子既然都有這種本領,那么,為何天才成為了天才,而瘋子卻成了瘋子呢?
答案是:“智能”。
認知抑制是理性的。認知抑制接觸則是非理性的。
只有有智能的人,才會在無比龐雜的結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點,加以利用,同時大腦自動過濾信息,成為天才。
而那些無法分清主次的人,混淆了生活的重點,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看得越多,則越容易陷入自己的世界,最終變成了我們口中的“瘋子”。
簡而言之,想法多還能夠找到重點的人,會成為天才。而只是想法多,無法分清主次的人,會成為瘋子。
所以說,天才=“認知抑制解除”+“智能”。
也就是說,你要想成為一個天才,要做到“關注更多細節(jié)”+“從各種細節(jié)中分辨重點”。
end
我是疏璃,
愿你我最終都能變成你我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