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assieLiu
之前談到所謂穩定的話題,李尚龍在他的文章中寫到,“行走的路人,沒人喜歡平穩的道路,無論道路兩旁的花草多芳香。”仔細想想,他其實也在講人所渴望的新鮮感,我們每個人潛意識中都是新鮮感的追逐著,我們希望每天的生活更多彩,更刺激,更與眾不同,我們期待捕捉到變幻莫測的神秘感,我們不甘于平平淡淡,我們渴望接觸新事物,樂于見到不同的人,這些都體現著我們是對生活有所期望的,畢竟我們來到這世界,就是為了去發現和擁有的。
也許你無數次從夢里醒來,發誓明天一定要背上行囊去你日思夜想的城市看看;也許當你又結束一天的工作將要入睡之時,不禁感嘆又是忙碌的一天,年年這樣重復;也許在你不惜一切想要掙脫束縛之時,抖一抖肩膀那沉甸甸的責任,讓你又看到了父母焦灼的神情。這些“也許”可能構成了我們生命中一路走來的日日夜夜。
而大多數時候我們不屑于和父母溝通我們的想法,因為我們覺得即使交流了他們也無法理解,還會附加上擔心和憂愁。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換種思路,站在父母的思維點上去引導他們走進我們。比如說,父母希望我們趕緊穩定早點成家,他們才可安心,其實想想,他們最終的落腳點是希望我們有人照顧、平安幸福,那這樣的話只要反向推導,告訴他們,我們正靠譜的按自己的計劃一步步的在實行就ok了,我們有自己的方向感,我們不會迷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專屬地圖。
也許他們暫時還未看到我們計劃的成果,但只要讓他們知道我們已經按專屬地圖靠譜的走到了現在,這時他們也會一點點地轉化為相信與欣慰感吧,因為人內心都是希望事情按好的軌跡發展的。
所以說,很多時候只要我們轉化一下思維,父母始終是我們最堅實的后盾力量的。當你以后突然發現,作為我們最親的人的父母親,竟然不了解現在的我們,不了解我們的長大,不了解我們的改變,那你會不會傷感的痛心呢?
所以說,是時候給自己找個機會和父母耐心溝通了。因為愛,有了幸福的我們;也讓他們,因為我們的愛,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