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經歷,
會溶入歲月的血脈,刻進生命的年輪;
總有一種夢想,
交織著痛苦與歡樂,融匯了激情與悵惘;
總有一種期待,
在重壓下依舊鮮活,在黑暗中依舊璀璨;
總有一種彼岸,
于篳路維艱、困苦備嘗后到達。
這,就是高考。
有人說
這是一場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日出而學,日落不休。
無窮的知識比肩聯袂而來,成長中的身心自顧不暇,十幾年的學習生涯已至凌絕頂,渴望卓然獨立,越而勝己,又唯恐荊州街亭,前程盡失。情感與理智糾葛,惶恐與堅定抗爭,總是在一次次的希望與失望交織中激揚意志,總是在一次次的沉重和冷峻過后夯實信念。每個人都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要跨越的鴻溝,每個人都愈挫愈奮,再接再厲;每個人都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每個人都在冬天里守望春天,在夜空里守望黎明,在迷茫中守望希冀,在困頓中守望奮進。
有人說
這是一場生命能夠承受之輕
人生原本就是考場,青春就是一份試卷。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斗就可以征服的命運,沒有哪一段人生時期可以像此時這樣,專一地,癡迷地,堅決地,幾近固執而又飽含信仰和希冀地,義無反顧乃至與世隔絕地,追尋著金色的夢想和雨后的彩虹,只為那既定的目標,九死猶未悔。
當風吹干流過的淚和汗,青冥長天云卷云舒,綠水波瀾漣漪蕩漾,香格里拉幻化為心中恒遠的守護,曾經的鐵馬冰河,曾經的關山夢魂,曾經的孤燈不眠,全部幻化為生命的極致,催人淚下。
有人說
高考是一種精神
一種勵志、奮進、感恩的精神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唐代韓愈,“七歲屬文,意語天出”,青年時期三次落第,25歲才進士及第,后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詩文問鼎蒼生,效國報民;
北宋范仲淹、歐陽修,籍科舉金榜題名,成為一代名臣賢相,功垂千秋;
文天祥20歲中狀元,其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傳誦;
明代政治家張居正,曾鄉試落榜,后通過科舉考試位至人臣,官至內閣大學士,為明朝百姓做出了杰出貢獻;
“江南八怪”之一鄭板橋,中舉人后赴山東任職,開倉濟貧,是一代清官;
清代狀元張謇,藐視功名官位,倡導實業救國;
少年曾國藩知恥而后勇,刻苦治學,奮發圖強,是封建社會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奇才,民族英雄林則徐,曾任江南貢院考官,親自制定科舉考試秩序;
及至現當代,高考真正實現了理想的教育是追求教育的理想,選拔了一代又一代民族驕子、國家棟梁,他們報效祖國,服務人類,奉獻社會,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有人說
感謝高考
相比“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科舉時代,高考,意味著中國現代教育登上了歷史舞臺,意味著開啟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時代,意味著公平和權威的人才選拔方式。春風得意也好,愁云慘淡也罷,不能否認,它給予每一個莘莘學子追尋知識和真理的純正品性,每一個人在最容易沉溺于浮華和喧囂的年齡,經歷高考的風口浪尖,錘煉勇氣和膽量,孜孜不倦,無怨無悔,回歸生命的真實和充實,及至“魁星踢斗”、“蟾宮折桂”,那是怎樣的一種感動和認可,怎樣的一種欣慰和慶幸!
或許
有人對高考頗多非議
“獨木橋”,“沒有硝煙的戰爭”,“一考定終身”等等,不一而足。是的,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做自己人生的領導者,從寒窗苦讀、經歷高考開始,囊螢映雪,懸梁刺股,把個體這塊兒材料鑄造成武器,與命運搏擊,縱有無數的希望在無數的失望前撞得粉身碎骨,無數的激揚在無數的頹喪下摔得頭破血流,仍然奔跑沖刺,用不屈詮釋青春的力量。
一切都在有序地進行,一切結果都是可預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與草木同腐,不枉度青春年華,一個遼闊高遠的人生從這里起步,一種博大高雅的胸懷從這里鑄就,一生的責任與自由從這里奠定。沖鋒的號角已經吹起,曙光就在不遠的前方;啟明星閃耀在東方的地平線,人生的不敗繁華已經拉開了帷幕。別抱怨夢想的遙不可及,自由在高處,希望在云端。
作者 | 張蕓
內蒙古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今年的高考已進入倒計時最后階段,在決戰前的時刻,山東省濰坊四中校長韓忠玉,像開班會嘮嗑一樣,為學生們寫下了10句貼心話,祝他們“拿起青春的筆,飽蘸自信的墨漿,描繪出自己美好的未來畫卷”。
01
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不是一句空話,作為母校的校長,作為你們的老師,我了解每一位同學三年來的學習歷程與成績。
依我對同學們三年來每一次考試成績的了解,你們只要認真完成六月七日、八日的考試答卷,報好自己的志愿,參加今年高考的1900多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大學上。
你們這1900多名同學雖然不可能都被同一所大學錄取,但是,我相信,憑著你們在高中三年所打下的知識功底,再過四年,你們一定是優秀的大學畢業生。
上什么樣的學校可能不會完全取決于自己的意愿,但是,成為什么樣的人才,你們有完全的自主權。
依我的所見,目前,我們國家的每一所大學都能滿足同學們完成大學學業、成就自己夢想的條件。
2017,大學之門正在向同學們敞開,你們完全沒有必要糾結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學。2017,大學我來了!這已經是不容改變的現實,沒有什么可擔憂的。
同學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你們一定會叩開大學之門。
02
不要輕易改變自己
不輕易改變自己的作息規律,不輕易改變自己的心境,不輕易改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
可以有適度的緊湊,但無須多余的緊張;可以有適當的營養補充,但無須多余的惡補;可以有重點的查缺補漏,但無須杯弓蛇影的談虎色變;可以在累了的時候合理放松一下自己,但無須萬事俱備下的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面對就要到來的高考,送一句老話與同學們共勉: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03
了解高考流程
三年的高中生活,同學們也可以算得上久經考場的“老兵”,但是,當有一天你真的走進了考場,可能要面對許多“面生”的環節。
考前幾天,你要通過老師的介紹,了解這些環節,把考試流程變成自己的日常生活節奏。
諸如憑身份證、準考證進考場,不能戴電子表進入考場,進考場前的金屬探測儀安檢,考場上的無線信號屏蔽,每個考場30位考生(天涯若比鄰,教室里前所未有的空蕩蕩的感覺),確認條形碼信息是否跟自己本人信息相符,在答題卡上的規定位置粘貼條形碼,開考15分鐘后不能再進入考場等,請同學們考前仔細聽清班主任老師對高考流程環節的介紹。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了高考程序,心中有數,臨場方能從容淡定。
04
不為自己設置特定的臨考環境
臨考之前拼全力一搏,精神可嘉,但方法不一定合適。
有的同學三年來一直住學校宿舍,臨考之前自己租房子住,或者回家住,家長來回接送;有的同學加班加點開夜車;有的同學為保持精力早上開始賴床;有的同學開始放開老師的課堂課程輔導,自己搞自己的復習;
凡此種種,都是改變自己日常生活學習規律,攪亂自己生物鐘的做法,都不可取。
以一顆平常心坦然迎接高考,方能考出不平常的成績。
05
輕難點,重基礎
年復一年,隨著高考命題的科學性逐年提升,高考實際上考的還是對基礎知識的運用和理解,通過對基礎知識的變通考察考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命題的原則,高考試題不會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深。
需要注意的是,在戰略上藐視試題的同時一定要在戰術上重視試題,考題雖然看去面熟,但一定要搞清楚命題人要考你什么,注重答題的每一步、每一個環節,盡量做到過程的縝密與完美。
在加強基礎知識梳理的同時,千萬不要猜題押題,高考是對你三年來所構建的知識體系的考察,不是賭博,把基礎知識梳理好了,一是幫你完善知識儲備,二是可以讓你建立充分的自信,事半功倍。
記住了,基礎知識是主要的得分點。
06
建立規范答題的意識
考場上除了要注意保持卷面整潔外,答題一定要規范。答題規范包括解題步驟規范,書寫規范,思路的清晰規范。要想好了再落筆。
諸如“余解見下頁”或者所給答題空間不夠用了,隨便找個空白處寫上答案,順帶再加個箭頭示意,這些都是考試不允許的。在規定的答題范圍外答題是違背考試規定的。
特別是作文內容、多字數的論述題,都要求筆畫一定要工整,不怕字體丑,就怕筆畫亂,筆畫一亂,字跡就潦草,字跡一潦草,就影響機器和肉眼的識別率,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得分。
拿到試卷,不要慌亂,想好了答案,一筆一畫地去寫,要想方設法讓閱卷老師看清楚你寫的內容,看得舒服。試卷漂亮,也是一種印象分。
需要明白的是,閱卷老師工作量非常大,沒有時間替你整理答案,也沒有心思揣摩你的思路,作文閱卷真的是“一目十行”,你在卷面上跟閱卷老師玩曖昧,老師就跟你玩冷酷,玩笑開不得的。
07
清醒的頭腦與開闊的思路
高考中有的題目是與當下的政治經濟生活相牽連的,諸如一帶一路,諸如環境保護,諸如能源利用與開發。
我們不提倡猜題押題,但要求同學們到了考場上一定要注意命題者的良苦用心,考察你對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的關注度本身就是在考察你的素養和能力,將書本知識引領到社會生活,這樣的命題不是超綱,是必須。
所以,在個別題目上要有對號入座的敏感性,特別是文科類試題。當然不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拿得準的要聯系實際,拿不準的不要牽強附會。
08
給家長布置好備考任務
考試前后,有條件的要告訴父母家人多留心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留意有關教育電視臺的高考信息,有時候不經意的一條信息會幫助你贏得一個意外的驚喜。
高考前后,家長應該拿出更多的時間關注高考信息。有機會多跟往年送過考生的家長交流和溝通。讓家長做好進考場之前的“趕考”準備。
過去交通不便,書生們趕考,路途遠的都是提前一年就啟程。現在雖然條件好了,都是就近設置考場,但是,隨著各地一個個“堵城”的出現,交通狀況實在令人擔憂,所以,考場在異地、異校的同學最好還是在考試期間有就近入場的住宿條件,否則,到時真的趕上個堵車什么的可就“撞頭彩”了。
考試高峰期,賓館一定要提前預定。
09
不要自己嚇唬自己
什么是自己嚇唬自己?比如一個人走夜路,分明什么事情都沒有,思想上卻偏偏幻想出一些恐怖的東西。
一科考試結束了,不要跟同學討論哪道題怎么解答,更不要對答案,這些做法都是在自己嚇唬自己,考完了,就放下,暗示一下自己:“嗯,不錯,這一場考得還可以!加油!”然后靜下心來準備下一場。
10
踏準節拍,找準節奏
考前一周,建議同學們在規定的考試時間內靜心地完成一至兩套模擬題,目的不在掌握哪些知識,主要是在這一過程中找找考試的感覺,理一下考試的思路,感受一下考試的氛圍,熱熱身。
這樣的訓練,同學們平時可能經歷過不少,但臨近高考的氣氛卻是大家從未經歷過的。這就跟出征上戰場一樣,和平時期怎么訓練都沒有真刀實槍臨前的那一刻有真氛圍,只有在真氛圍下練就的心理素質才能幫你更好地踏準節拍,找準節奏。
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考前的最后幾次模擬。在心理上為自己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真刀實槍的氛圍,找到高考的感覺,瀟灑走一回,方不辜負這青春年華的大好時機。
作者 | 韓忠玉
山東省濰坊四中校長
祝所有奮戰高考的學生、老師和家長,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