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發生的一個故事,又讓我感受到了指責與一致性帶給他人不一樣的感受!
早上下樓時,姐姐說“呀,豆豆,你的水壺沒拿?”
我一看姐姐拿了,弟弟真沒拿,然后有點著急得說“呀,沒拿啊,那你學校里有水杯吧,你要么用水杯喝水吧。”(事后覺察,語氣中有點指責)
豆豆就有點生氣,說“媽媽,你不要這么說!”
姐姐就在那補充道“明明是你自己忘了拿了”,我也補充道“我裝好水,跟姐姐水壺放一起的!”(當時有覺察,語氣中指責味道很濃)
豆豆生氣得說“你們不要那樣說!”
看他生氣,我說“媽媽和姐姐只是擔心你在學校沒水喝,我們只是擔心你!”(靈機一動,應該把我們的擔心表達出來)
豆豆很快說“你們放心,我學校有杯子可以喝水的。”
后來在車上,豆豆說“媽媽,以后你可以這樣跟我說:看見我沒帶水壺,你可以說:豆豆,你的水壺不要忘記哦。如果看見我帶了,你就不要說了。”(兒子居然會跟我約定如何與他溝通,有點驚訝他的學習能力,因為我經常會問他“那你可以怎么跟姐姐說啊?”)
我說“你是想讓媽媽那樣提醒你是嗎?”“嗯。” “好的,媽媽知道了。”
所以我們溝通時,那些語氣里的指責,有時連我們自己都無意識沒覺察,但連孩子都能感受得到。有時候我們明明是擔心和關心,表達出來卻成了指責。孩子天生有很好的感受力,他們的出生,就是來度我們成長的!有些時候,孩子是我們天然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