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類似的話:
你看XXX都那么厲害了還這么努力,讓我們這樣的可怎么活啊!
這雖然是一句半開玩笑的話,但不妨礙我們從中分析出一些有用的東西。
首先,這句話中包含了兩個邏輯:
第一、因為XXX很厲害了,所以不需要那么努力。
第二、我們很不厲害,卻還不肯努力,所以活不下去。
兩個邏輯分出來看,其實都有其合理的角度(注意,是從某個角度來看是合理的)。
其次,這兩個邏輯合在一起看存在著兩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XXX”很厲害,我們不妨把XXX定義為綜合能力較強的強者;與此同時,把句中的“我們”定義為綜合能力較弱的弱者。這里的強弱不含褒貶義,僅僅指一個人客觀上所處的階段。說這句話的人將較強者和較弱者努力的程度做了對比,覺得是自己的程度不夠。
這其實也是我們常有的誤解,談到努力,就是兩個字嘛,用在誰身上不一樣。媽媽常說,你看隔壁小明成績這么好還這么努力,你要是有他百分之一的努力我就很開心了!這就是直接對比努力程度的典型例子。媽媽忽略了一些可能性,比如,強大的小明根本就沒覺得自己在努力。
實際上,強者的努力和弱者的努力,是不一樣的。不是程度不一樣,而是從成因到性質都不同。它們是名字一樣的兩個東西。換言之,它們無法對比。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1、還是我的朋友胖濤,畢業一年做了公司部門主管。他的薪水已經讓他不需要為生活發愁了。但是每天的計劃表還是排得滿滿當當,工作到深夜依然生龍活虎,是那種半夜兩三點回到家后還能直播做夜宵的奇葩。公司遇到大問題的時候,其他人都愁眉苦臉,這家伙卻兩眼發光,像是小時候一起玩游戲時打到boss關,越困難的boss他越興奮。我問他工作那么累,有沒有想過輕松一點。他說,工作的時候根本不會覺得累,一想到自己做的事這么厲害,渾身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恨不得一下子做完。......這種時候我總會懷疑,我們是不是生活在同一個世界。
2、其他一些朋友則比較接地氣,私底下聊天的時候,都在抱怨生活怎么怎么地累人。家里離公司遠,每天六點要起床擠地鐵,車上一個半小時,上個班像跨了個市區。公司里滿滿的一堆事,自己剛畢業又沒啥技能,只能老老實實做一些瑣碎的雜活,一件事還沒做完,老板又插進來一件事,焦頭爛額。不努力行嗎?時刻擔心自己落后別人太多被炒了魷魚。大家一致腦補整天躺家里做條咸魚,那樣的生活最美好。哪像現在累的像條犬。
應該都能對比出來了,這里我來做一個清晰地概括,強者的努力有兩個緣由:
第一個叫勢。什么叫勢?就是外部的環境作用。有句話叫做,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所以強者的環境中其實充滿著挑戰。但這種挑戰不是生活的壓力,對他們而言更像是一種游戲,一種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的游戲。到了財富自由的階段,錢財已經不是強者們追求的目標了,成就感才是。強者周圍的勢就是各種挑戰和責任,他們要抽身而退是不容易的,想要做得少也不容易。
第二個叫熱情。熱情來源于勢的反饋。強者們在克服一個個困難,通過一個個挑戰后,獲得的成就感很強烈。這種成就感推動著他們沉浸在這種挑戰中,而忽略了困倦或者勞累等生理上的感受。舉一個我們很熟悉的例子,喜歡玩游戲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玩游戲的時候我們常常能玩個五六小時,如果沒有外力阻止甚至可以繼續下去。這種狀態其實就和強者們工作時的狀態很接近了。
弱者的努力也有兩個緣由:
第一個也是勢。這里的勢指的是生活的壓力。不好好努力工作交不起房租,吃不起好吃的東西,玩不起想玩的活動。現在雖然已經不需要在溫飽線上掙扎了,但正常的生活需求也已經不止于溫飽。大量的花銷讓他們不得不更加勤奮地工作,忍受工作上的各種挫折,心里想著舒服的生活,手頭上卻只能忙碌地工作。一句話,工作非我愿,休假不可期。
第二個是向往。向往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這點也是由勢引起的。相比于強者們對工作本身的熱情,弱者更看重實際的收益,而不是工作完成帶來的成就感。這么說吧,如果發布一件不給錢的工作,強者會優先考慮這件事有沒有趣,有趣就去做。弱者就兩個字,沒門!
一言以蔽之,強者是在享受工作(就像我們享受游戲),弱者是在忍受工作。所以上邊我說媽媽可能誤會了,小明根本沒覺得自己是在努力,因為他是真的喜歡學習,學習讓他幸福。小明學習時候的狀態和我玩游戲的時候一樣,可如果我跟媽媽說我玩游戲的時候特別努力,她會打死我。
強者的世界里其實是沒有努力這里兩個字的,因為努力就意味著需要忍受痛苦,要和不情愿的意識作斗爭,要自制。但是強者根本不會覺得痛苦,他們甘之如飴。所以強者的努力不過是被世人戴上了名為努力的面具罷了,摘下來后,它的原貌是熱情。
第二個誤區,這句話建立在一個認知上,那就是強者不應該那么努力,弱者更應該努力才是。給人一種強者就該賺夠錢就去享福的感覺。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強者更容易努力,弱者更不容易努力。
這和兩者努力的緣由有關。一是反饋不同,強者經常能從挑戰中獲得成就感,這個成就感會反過來激勵他們更熱愛工作,一不小心就很拼命,于是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努力,這種努力在他們看來跟呼吸一樣正常;而反觀弱者,工作給他們的感覺是多、累、煩,好不容易賺了點錢,第二天又被工作的勞累沖淡了,于是開始自我放縱,還是悠哉點好,努什么力,即使行樂啊。這就是成功者少的原因之一。
二是勢不同。上面說了,強者的勢中包含了很大的責任,也就是說,他所在乎的不止是自己的事,更多時候要考慮到很多人,所以不能隨意放棄。而弱者放棄的成本很低,幾乎就是一念之間。
我們看馬云王健林首富輪著做,想退休都退不了。馬云說創建阿里巴巴是他最大的錯誤,大家都覺得這是在裝逼,實際上這是心里話。他所營造的勢已經讓他無法抽身了,許多人的利益都和他有牽連。不過看他天天樂此不彼到處演講,大概是處于一種痛并快樂著的狀態。
所以說,強者更容易努力,弱者很容易放棄。
最后,我們能從以上的分析中學到什么呢?強者的能力我們無法立刻擁有,如果我們還處于弱者的階段,可以試試學習強者的心態,熱愛工作本身,把遇到的各種不如意當成挑戰,建立即時的反饋機制,多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而不是頭綁必勝咬牙切齒地去忍受工作。等我們成了強者,也就不用再考慮努力的問題了。
限于篇幅,本文討論的是比較綜合的狀況,不具體討論特殊的例子了。比如有些強者生活過的也很困難,那他到底算強者還是弱者?結論,他當然是強者。這類人只要他愿意生活絕對不是問題。至于他生活為什么困難?諸位不妨想想原因。
作者介紹
葉子狐,人稱狐哥。用邏輯和創造思維解構工作和生活的行動派,每周用全新視角解讀一些有趣的事,分享經驗和思路。
【版權聲明,轉載本文請標明轉自葉子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