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問好,見字如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寫在前面:見字如面。放在十年,二十年前,這四個字常會出現在我們眼簾里,基本每一封信的抬頭都是這四個字。《見字如面》,一個讀信的綜藝節目,卻在豆瓣有著9.5分的高分,原本我也不相信這個節目的魅力,但是看過之后真的備受感動。

這個綜藝節目的形式其實特別簡單,就是翻出往昔的信件,抖落掉灰塵,讓明星讀出來。一期拆開五封信,有親情,有愛情,有山河,有國家,每期邀請五個嘉賓來二次演繹,不說話,只念信,重新樹立書信的儀式感,重現那時候的人文情懷和傳統文化精神。

見字如面,不由得讓我想起一句詩: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很多年前,還是學生時代的時候。那時候很是盛行寫信交筆友。通過寫信的方式,與另外一個陌生的人進行思想上的交流與互動。當然,由于年齡的關系,還沒什么成型的思想,在與筆友往來的書信中提及最多的也只是關于未來的美好憧憬和人生理想,偶爾會大逆不道的談及到神秘而令人心往的所謂的愛情,也只蜻蜓點水般的略帶而過。

? ? 我也交了個筆友。女孩,四川宜賓的。我們相互通信三年多,后來進了部隊,不知怎的漸漸斷了聯系。后來也沒有想過再去聯系她了,或許她也和我想的一樣,連面都沒見過的兩個人,能用這種方式保持幾年的聯系已經足夠了。寫給她的,是我此生寫的第一封信。后來到了部隊又有了寫信的必要性。因為部隊里與外界的聯絡實在是很不方便,唯一有效的與外界聯系的方式就是寫信,而且從部隊里往外寄信,行程比較快些。

? ?當時,所有的朋友幾乎都收到過我寫去的信,但回信的卻沒有幾個。并不是他們不在乎我,而是在手機和網絡發達的現今社會,人們似乎已經不能適應用紙筆寫信這種傳統又費時的方式與親友聯系,所以我沒有責怪過他們。而往后的時日證明,朋友始終是在彼此心中的,他們并沒有忘記身在部隊的我。

? ?這里我想說說我的丫頭。

? ?丫頭其實僅小我兩歲,因曾戲稱她干女兒而得名,一直到今天,從少不經事叫到年近而立,想是改不了口了。調皮可愛的她,無疑是我生活中的一味開心果兒,現在分居兩地,卻時常會想起她來。曾經寫過一篇關于她的文章,這里也就不對她的情況做太冗長的介紹。我要說的是,在我想返樸歸真,重新拿起紙筆寫信時,丫頭第一個原意,說:大叔,我會給你寫信的。

? 那天我說,現在的工作生活實在是無趣得很,得給自己的生活找點樂子才行,閑情雅致也好,自娛自樂也罷。于是,跟丫頭探討起,如何讓生活變得不那么無聊。丫頭是了解我的,知道我在這喧囂的城市呆久了會變得越來越寂寞,也曾聽我講過,想去云貴山區,交通信息閉塞的山村做支教,白天帶一幫孩子識字明理,晚上守著昏暗燭光記錄一天的心情及見聞感受,偶爾寫封不算長的信,遙寄給遠方的朋友,即使是寄封信,估計也是要費很大勁的。所以丫頭冒出一句:大叔,關了手機吧,我們來寫信!

? ?這倒是個很不錯的提議。在關閉手機的基礎上,索性把QQ,E-mail等即時通訊方式全部斷掉,徹底與外界斷了這些快捷通信聯絡方式,僅用寫信的方式與人聯絡。首先給丫頭寫了封信,然后靜候丫頭一筆秀美的字體飛到我的桌頭。

? ? 打心底里,我是不喜歡現代科技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種種失去,從前的望穿秋水、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那種感受再也不會有了。再往后幾年,不知除了我,還會有誰會愿意寫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