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碼牌、摸牌、看牌、摸牌、看牌、和了!
在北方,逢年過節,大家都喜歡坐在麻將桌前切磋切磋。我們一家四口也不例外,小時候我和弟弟只有在旁圍觀的命,現在長大了,爸爸媽媽便開始有心地培養他們新一代的“娛樂接班人”。
能有人陪著玩當然開心,但我還是很困惑:平日里偷玩游戲被發現,父母都會把我們罵個狗血淋頭,怎么現在開始教上孩子“賭博”了?我了解后還發現,不止我們家這樣,我的好多同學過節在家也都玩起了麻將。
我在想,如果把麻將看作是一個娛樂產業下的產品,那它的營銷做的真的是很成功。我開始試著分析其中的原因,歸納出了以下幾點:
一、打麻將滿足了我們的某種情感訴求
首先,打麻將增進了親情。俗話說的好,“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备H戚朋友玩麻將,四個人一起配合,你吃我,我碰他,我上聽,你胡了。這讓平日里沒什么事就不怎么聯系的人,通過這種游戲的方式讓彼此熟絡起來,熱熱鬧鬧的氛圍下,每個人都很愉悅。
其次,打麻將滿足了我們的勝負欲。打麻將動錢才過癮,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勝負欲,不管是平日里有沒有得到滿足,都希望能在麻將桌前一展身手。輸了的想翻身,贏了的想借著好運氣再贏它幾把,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想法:沒玩夠,還想接著玩。
啟示:我們要學會通過滿足消費者的情感訴求來打動消費者,促進銷售。
感性訴求的廣告不作功能、價格等理性化指標的介紹,而是把商品的特點、能給消費者提供的利益點,用富有情感的語言、畫面、音樂等手段表現出來。
例如,大家一定看過益達口香糖的經典廣告:“嘿,你的益達?!?“是你的益達。”益達無糖口香糖,關心牙齒更關心你。
簡單的廣告詞,卻有著濃濃的浪漫之意,這種被賦予了情感價值的商品,很容易引起顧客的共鳴,讓人印象深刻。
二、麻將擁有強大的精神文化背景
政治課本里有這樣一句話:任何一個傳統能被傳承下來,背后一定有其深刻的精神文化內涵。我一開始不相信,一個小小的麻將,哪有什么文化背景和精神內涵?帶著懷疑的態度我開始在網上查找資料,自己的拙見馬上被推翻,原來它與傳統文化是那么的契合。
麻將是四人游戲,兩兩相對,東西南北,先后有序,機會均等,體現了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和”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麻將牌型體現了陰陽相和,每個人按照順序摸自己的牌,每個人按照規則出牌、吃牌、胡牌,遵循著規則的同時又跟隨著秩序,又能體現“禮”,從而保證了和諧。
從麻將牌的牌面圖案設計來考量,麻將牌中的每一張牌的圖案都有某種寓意,暗含了某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訴求。等等…
啟示:麻將不只是一項娛樂活動,更是一種思想的傳遞;相對于其它娛樂活動而言,正是由于這種不同,麻將才能夠“上得了臺面”。
推銷一個產品,不單要注重它的品質,還要宣傳它背后的故事。我想,這也是現如今為什么越是大公司,越要塑造自己的企業精神文化、尋求大眾對其文化的認同感的原因。
例如,在網絡營銷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聚美優品的創始人陳歐,通過講述自己的奮斗經歷,塑造了自強不息、富有獨特個性的企業精神文化,吸引大批年輕粉絲的關注,成為了商業界的傳奇人物。這恰恰展現了企業的精神文化能給一個企業帶來的強大力量。
三、打的是麻將,體驗的是人生
現如今的生活,誰不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拼命努力的奮斗著。而麻將,從每一局的擲骰子開始,就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游戲規則,演繹著每一位玩家的虛擬人生。
短短的幾分鐘里,我們便能夠體味不同的人生百態:有人一上來就抓得一手好牌。有人無論后來怎樣努力,牌也是差的要死;有人遇到好的機遇,一路順風順水。有人懷才不遇,“郁郁終生”;有人只是為了贏錢打牌,贏了歡喜,輸了悲戚。有人為了單純的享受娛樂的樂趣打牌,和牌友一路有說有笑,隨遇而安。
如果讓你以很低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體驗一次人生,你也會愿意吧?
啟示:試著將顧客購買產品的過程,轉化成一種有趣的人生體驗。即我們常說的體驗營銷:
通過看、聽、用、參與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聯想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重新定義、設計的一種思考方式的營銷方法。
例如,前段時間我去買家具,逛了好多地方,看的眼花繚亂,感覺都差不多。后來走進一家商場,瞬間感覺到了不一樣,銷售人員把家具的場景環境做了精美的布置,格局大方、舒適、自然,給人一種外出旅行的愉悅感。當時就覺得,這種體驗難求啊,價格貴些也要在這里買。
那么,透過麻將看產品營銷,你都能從中得到哪些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