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第370天(20191212)
? ? ? ? ? ? ? 教育孩子最省力的辦法
? ? ? 今天讀到特級教師魏書生先生寫的一篇小文章《教育子女最省力的辦法是什么?》,讀后很有感觸。
? ? ? 文章中,魏老師通過幾十年的親身教學經驗,給出的方法很簡單,也很直接,他認為教育孩子最省力的辦法,就是看到孩子心靈深處的兩個自我,然后用孩子的勤我戰勝懶我,善我戰勝惡我。他說:“孩子內心深處,勤懶兩種思想發生沖突,斗爭起來了,倘若好思想贏了,我們便坐收漁人之利。倘若勤思想斗不過懶思想,我們則伸出手去幫一把,幫他想想辦法,出出點子。”
? ? ? 多么有智慧的老師,這也讓我想起了之前周弘老師曾反復強調的教育理念,喚醒孩子心中的好孩子。在他看來,每個孩子的心中都住著兩個孩子,一個好孩子、一個壞孩子,孩子當下所呈現的狀態,完全是父母長期以來共同選擇的一個結果,究竟喚醒了哪個孩子,只有父母最清楚,也只有父母有最深切的感受。
? ? ? 例如在學習中,孩子偶爾的幾次沒有考好、作業完成不及時、偶爾學累了放松一下玩會手機或偶爾不想上學了休息一兩天,這些都是極其正常的事情,因為現在的孩子確實很辛苦,十幾年如一日,不停地學習,家庭、學校都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大多孩子都感受不到理解和關愛,內心早已傷痕累累,偶爾想放松一下喘口氣,甚至療療傷都再正常不過。但每每這時,許多父母便開始變得不淡定,恐怖、焦慮寫在臉上,對孩子進行催促、責備甚至打罵,給孩子身上貼上各種負面標簽,并不遺余力地用心念、語言和行為來一次次地讓孩子相信他就是那樣的孩子,于是孩子心目中的好孩子漸漸沉睡,而壞孩子則被逐漸喚醒,于是便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讓父母們焦慮甚至憤怒的問題孩子。
? ? ? 其實,正如兩位老師說的那樣,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通過心念、語言和行為,來不斷培植孩子身上正面積極的能量,喚醒孩子心中的好孩子,當好孩子被喚醒,孩子的生命將越來越綻放,孩子的人生之路也將越來越寬廣!(宏光)
? ? ? ? ? ? ? ? ? ? ? ? ? 人生底色
? ? ? 確實如同寶華老師所說,人生底色就像一塊空白的畫布,沒有污染,沒有故事,沒有糾結,沒有煩惱……清白、清凈。隨著成長,一個個的故事,一段段的人生經歷如各色顏料被涂抹在畫板上,我們看到的是已然為畫的那部分,很少有人能夠再回到畫布最原始的清白與清凈。
? ? ? 這讓我腦海中立刻想到剛剛21個月的小侄女兒朵朵,想起她從呱呱落地到蹣跚學步,到撒歡兒地跑;想起她說哭就哭、想笑就想,哭與笑、笑與哭之間的自由切換;想起她歡快地騎木馬、蕩秋千,滑滑梯、拍皮球,看看書、玩玩具;想起她不知從何時起便也會皺起了小眉頭,一邊揮著小手,一邊說著“不要,不要,”也想起她緊緊地抱著喜歡的畫冊,板著小臉蛋兒,一邊躲著,一邊說著“我的,朵朵的,”生怕別人給搶去……多么生動的示現呵,曾經的清凈無染,之后便是色彩豐富的渲染成“畫”。
? ? ? 在這個過程中,仿佛看到曾經嬰孩時候的自己,也是這樣。然后隨著時間的疊加,歲月的流逝,在自己的人生畫布上不知疲倦地描繪著一筆又一筆,樂此不疲,不亦樂乎!我們似乎都是這樣長大,在自己原本空白的人生畫布上描著、寫著、畫著、勾勒著,體會著、經驗著喜怒哀樂愁,品嘗、咂摸著酸甜苦辣咸,然后在這些我們所定義和標簽的感受與情緒中起落沉浮。最后發現,這一生無論躋身幾分熱鬧,看遍幾多繁華,終將獨自枕著歲月,細數似水流年,簡單即好。
? ? ? 此時,我不禁想著,生命真正要送給我們的禮物是什么呢?從最初的簡單變得豐盛、復雜,然后再從復雜世界的邊界回歸到原本簡單、凈白的底色,我想這應該就是生命真正要送給我們的禮物吧!(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