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近月
來源: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
我常常問那些想要活出自己的人:是什么讓你想要成長自己?
每個人都有不同答案,有人說:我發(fā)現(xiàn)自己日復(fù)一日做著反感厭惡的工作,再也忍不下去了;
也有人說:在我最親近的關(guān)系里,我總是感覺到不自在,甚至無比痛苦;
還有人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怎樣可以讓自己快樂;
我想過上更好的生活,卻不知道如何擺脫眼前的困境;
在一天中大多數(shù)的時間里,我時常感覺到壓抑、緊張和無助。
諸如此類,很多很多的不對勁……
這并非不正常。
在一個人正常的成長軌跡中,幾乎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這樣的感受,身處在一種生活當(dāng)中,卻清楚地知道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要離開這樣的生活,又不知道該往哪里走。
然而,選擇決定命運。面對生活中的不對勁,有的人可以借此活出自我,有的人只能不斷壓抑自我,是什么決定了他們不同的選擇呢?
01
活出自我的人理解自己
壓抑自己的人等待被理解
如果我們有機(jī)會去看每一個人經(jīng)歷,幾乎都會看到一些類似早年的經(jīng)歷:在家里覺得父母虧待自己,建立關(guān)系時覺得不被人理解,進(jìn)入社會也會發(fā)現(xiàn)各種不公平。
所有人在這些經(jīng)歷中都會感覺痛苦,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應(yīng)對方式。
活出自我的人會因此下定決定改變,看起來可能很不合群,
壓抑自己的人卻能更好地適應(yīng)問題,即便心里已經(jīng)百般委屈,仍然會說服自己去服從安排。
所以,在受到痛苦刺激時,活出自我的人,總是首先在意自己需要什么,然后不斷努力靠近自己想要的方向,
壓抑自我的人卻會努力用友善和順從來渴望被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從沒有一個人可以那么細(xì)微地去感覺你到底活得是否快樂。理解自己和等待被理解,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越理解自己就越能活出內(nèi)外一致的自己,越等待被理解就只能換成更多不被理解的委屈。
沒有任何人有責(zé)任來理解你所受的委屈,只有你才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把你想要的變成現(xiàn)實。
02
活出自我的人常有緊迫感
壓抑自己的人盲目樂觀或悲觀
當(dāng)生活中出現(xiàn)不滿意時,每個人都有情緒。
情緒會成為活出自我的人的一種動力,提醒他們還有一些等待自己去解決的問題。
而壓抑自己的人,會更多活在情緒里面,有時盲目樂觀,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心里立刻獲得了安慰;有時又過度悲觀,覺得一切都不會變好了;在悲觀到不能自拔時,又不得不尋找下一個樂觀的安慰。
所以,面對生活的考驗,活出自我的人借助情緒的助力越走越遠(yuǎn);
壓抑自我的人總是把情緒視作自己的敵人,時常跟自己的情緒較勁,期望每天都活得積極樂觀。
面對人生的任何考驗,如果你能充分去探索這些關(guān)系里不對勁的淵源,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更早地修復(fù)遺留下來的創(chuàng)傷,更主動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未來。
03
活出自我的人不后悔做決定
壓抑自己的人總想做不后悔的決定
有一個著名的TED演講叫《20歲光陰不再來》。
她說:20多歲時,大家都像是在玩搶椅子的游戲,大家東奔西跑地玩樂,直到30多歲時,音樂停止,每個人都開始坐下,我不想只有自己一個人站著,所以選擇嫁給不滿意的人,不得不從事不喜歡的工作,每天跟讓自己痛苦的關(guān)系糾纏,只是因為他們都是離我最近的椅子。
或許對于每個人的一生來說,永遠(yuǎn)不只是20多歲是重要的,每一個時間段里都會開始一輪搶椅子的游戲。等待時間越來,就有越多需要思考的問題,而時間常常不會給到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rèn),沒有選擇是完美的,即便是我們足夠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也依然可能后悔。
如果你總想做出一個絕對正確的選擇,就只能在不斷地猶豫被逼無奈做出不愿意的選擇。
但是,如果你敢于為自己做點什么,你就可以通過嘗試選擇去不斷思考自己,通過更多修正的選擇走到你想要的方向。
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還是失敗,而是你積累了敢于替自己做選擇的勇氣。
如此,當(dāng)你習(xí)慣了為自己的每一次選擇負(fù)責(zé),你就已經(jīng)牢牢地抓住了自己命運的韁繩,即便未來狂風(fēng)暴雨或驚濤駭浪,你也可以坦然面對一切。
附:推薦視頻《20歲光陰不再來》,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不要錯過現(xiàn)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