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育有關的惡性循環
首先是體制上的,因為中國的老師的工資不是國家統一規定的,所以會引起很多問題。社會環境好的地方學校基礎建設就好,學校基礎建設好,生源就比較多;生源多了,學校就有錢;學校有錢了,老師工資就高;老師工資高了,老師水平就高了;老師水平高了,學校教學也好;學校教學好了,學生就更多;學生更多,學校收費越多,所以老師工資更高,所以好老師就多……相比而言,社會環境差的地方,學校就差;學校差,學生就少;學生少了,學校就沒錢;學校沒錢,老師工資就低;老師工資低,老師的水平就下了一個檔次,所以教學質量差,所以學生就少,學校就沒錢……惡性循環。越發達的地方,教育質量就好,經濟條件越差的地方,教育就落后。這是制度上的,我們沒法改變。只有少數的人可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點的環境,受到更好的教育。
但是這個不是百分之百的,還有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人的思想方面。拿我來舉例子,高中我在省重點高中上過學,老師講的好,沒有話說。除此之外,還有更好的教育資源。中途轉學到縣城,有的老師還說著方言,還有的講課把自己都講糊涂了。老師確實是有差距的,但是縣城里也有頂尖學生。他們靠自己的努力來彌補老師的差距,再者說,學習主要看自個。這些學生有學習的動力,知道為什么學習,而這種觀念正是從小家長所灌輸的。并且努力的大多數孩子都來源于家境比較殷實的,當然也有個例,很少得個例。
記著過年的時候在市區逛街,偶遇到了我的一個初中語文老師。我初一所在的學校,是在鄉下比較偏僻的地方。老師問我,在哪上,我說上海。回答:挺好的,至少畢業了可以找到一個好工作,學習好有出息。像現在咱們學校學生就越來越差了,家長也不重視,重視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好地方上學了。這些學生的家長平時也都是做點零工,然后養家。他們可能覺得這也挺不錯的,所以沒想著學習有什么用。但是現在周圍的廠子都停產了,都閑散在家,沒什么出路。還想著孩子可以早點退學工作,能掙點錢過活也挺好的。沒有重視教育的想法,所以一代更比一代窮。
越窮的人,越想著學習有什么用,他們想的是能活下去就行,不學習也能活下去。相比而言,經濟條件好的是想著怎么過得更好,而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可以更容易掙錢,所以學的越多,過得越好。一代又一代,兩極分化。
其實在我這個補習機構就發現了,在這個小鎮上,補課的人很少,接觸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孩子的分數無所謂。而對應繁華得區中心,基本上每個學生的父母都會怎么想著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并且在這里補課的學生家長,相比較而言說話都很有涵養。出去宣傳時,接觸到很多很差勁的家長,差距很大。怎么樣的父母,決定有什么樣的孩子。
也可能是經濟條件決定一個人的眼界,窮的人想著怎么生活下去就好了,經濟條件優越的人想的就更廣闊一些。所以越窮越落后,越有錢越進步。
當然我個人覺得,教育不一定能真正改變你的生活,但至少能讓你的生活從現在開始慢慢變好。知識不一定能改變你的命運,但是有了知識你能看到光明的一天,可能是一代人,兩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