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得體的舉止、豐富的內心和智慧的頭腦,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她們是時間的淬煉。-- 李筱懿
記得不久前的一次,我乘一班不記得是從哪里出發的高鐵返回北京,只記得城市的燈劃過列車的窗戶,我坐在一只我的箱子上讀奧黛麗赫本的傳記。在我的印象里,這位熒屏上的無疆美人總是笑的純真和溫暖,好像世界上的一切苦難與經歷都不曾在她身上有絲毫染濁。她所經歷的,如戰爭的童年,婚姻的不安,乃至最為璀璨的事業,也并不像銀屏這邊的我們所看到的那么絢爛耀眼。然而,她平靜的生活在一個小鎮中,波瀾不驚,周圍的鄰居并不知她是誰,自她死后,世界各地的仰慕者來這里拜訪,住在這里的人們才知道這里曾住著一位影響了世界百年的巨星。知世故,而不世故,她是那樣平靜溫婉的女子。
我誠然敬佩,能將生命浸染出這種色彩的女子。不畏懼了,不慌張了。有所追求,而不執著了。隨時拿的起,又隨時放的下。
年輕時的奧黛麗赫本,曾不得不放棄相當于自己半個生命的芭蕾舞事業,原因是她的身高太高而被認為永遠不會成為最好的芭蕾舞演員;恐怕那時的歇斯里底,恐懼和絕望他人未曾可知。正是這種深刻,成就了她后來的溫婉與不驚。面對敵意的導演與男主角,她的反應異與常人;即使周圍的好朋友也為她打抱不平時,她依然毫無抱怨。深邃而廣闊的力量,陪她走完了那一生,并不是哪個人,也不是哪種成就,而這些,她都放下了。
傷痛過于深刻時,就無閨蜜、朋友、家人可以傾訴了,因為無人可懂,痛不能言;治愈系的電影,小說連一時也無法麻痹到神經了。不如直接去迎接痛苦,選擇接受,天地亦不會崩塌,生活仍在繼續。赫本依然是赫本,不管她是不是放棄了舞蹈事業。也許一切的人和事都變了,而你依然溫婉,世界也依然平靜。
今年年初時我給自己定了好多目標,包括,接受不能接受的,我說那便是成長。既然選擇不回避,哪有不深刻的道理。不能一蹴而就的美麗,或許需要我們慢慢忍耐的力量才可以看見。
所以一起抱團取暖吧,一起在時光中盛開,一起找到女人非常好的狀態。
那天,我在滴滴拼車上遇到一個女孩,她是要去美容院,不知為什么我倆迅速的攀談起來,大方的聊著整容什么的,我想那時那個胖胖的司機師傅一定無語了。下車時她說:真的,美麗真的挺好的,我每天心情特好,就是因為美麗。那個女孩自信的樣子真的可愛,沒有做作,也沒有對世界的諂媚。平靜而自豪,她有屬于她自己的驕傲。
或許是我們對自己和世界過于苛刻,總是有不能接受的現實前來打擊,來沖昏理想。
苛責后,記得要接受,記得我們還有自己的驕傲,哪怕是早起整裝,哪怕是打掃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