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賺錢!”當每個人吼出這句話的時候,沒有多少人清楚它背后的邏輯。
錢有很多種賺法。你可以在街上擺個攤賣小吃賺錢,你也可以租個店鋪賣些電器之類的產品賣錢。當然,你還可以投資,投大錢,謀取資本紅利。
每當一個人雄心壯志地吼出“賺錢”時,他們即使想好了如何賺錢,卻不知道這種賺錢方式是否適合自己。
有人有大錢,卻投入了勞動力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產業;有人沒多少錢,卻熱衷于投資賺錢;有人有充足的房產,卻放在一邊,擺攤賺錢。
賺錢是有邏輯的。當然,很多人也梳理了一些賺錢邏輯。比如,錢多不多,就選擇擺攤;有一些資產,做實業;有大資本,搞資本運作。但是,這些梳理不夠徹底,他們割裂了各類賺錢模式的邏輯,各自為政。
現在,準備好了嗎?你將接受一種全新的賺錢理念。
賺錢是為了增加財富價值。但是如果是一個人單打獨斗地去開創事業,沒有別人的幫助,肯定會吃很多苦頭,經歷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艱苦轉型。
所以,現在你能賺錢,首先是因為你有如今的幸福環境,然后才是因為有你自己的努力。
環境,為你提供了一個平臺,如果沒有這個平臺,就像我之前說的那樣,你必須經歷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艱難發展。
然后,就是你自己的努力,對接社會的需求,開創自己的事業。
環境,在我看來,類似于基礎設施,雖然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但規模大,穩定。對于個人事業而言不可或缺,是社會成員過得好的保障。
而自己的事業,雖然規模小,不穩定,但是投入小,周期短,見效快。
環境,也就是俗稱的供給側,它是個人事業的依靠,但塊頭大,需要長期投入。
個人事業,也就是俗稱的需求側,它緊靠市場需求而生,規模小,卻有活力。
世界經濟經歷了量化寬松的強刺激,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從而使得人們有錢卻不消費,有人想消費卻沒錢。
這時候,我們國家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我開始以為錯了,現在,我從環境和個人事業的角度來思考,這樣的改革還是很有必要。
環境不能給個人提供好的平臺,為發展個人事業提供保障,反過來也會造成市場需求不足。
如今的世界,就是這樣,幾輪量化寬松下來,印了多少鈔票,最后只剩下疲弱無力的經濟。
這時候,中國高呼供給側改革,改善產能,完善經濟環境,要求“基礎設施”提檔升位。
國家積極淘汰落后產能,發展新產能,為創新創業提供平臺,也就說明環境開始變化,開始打破壟斷,為新產業,為個人事業的發展大力投入,塑造新的創新創業環境。
一旦供給側改革成功,新的市場環境形成,一個能促進個人事業發展的平臺脫穎而出,創新創業層出不窮,必然盤活市場需求,重啟經濟引擎,開始新一輪的經濟快速增長。
供給側改革的邏輯,就是建立在賺錢的邏輯之上的。它的規劃者,有雄心,看不起量化寬松刺激出的那一點點財富,他們要的是中國經濟脫胎換骨,小錢沒什么意思,大錢才過癮!
就像劉強東的京東,虧多賺少,為什么股東還不叫他滾蛋?道理也一樣,他們做的是平臺,是環境,是基礎設施。這樣深入社會和市場的高投入,周期長,見效慢。但一旦成功,就可以為股東帶來豐碩的收益,這就是供給側投資的魅力。
大家做好準備,等著吧,這是年輕人創新創業的時代。一旦供給側改革釋放活力,新的機會一定層出不窮!
轉載請注明:來自于微信公眾號:lishuozhuanlan(李說專欄),一個為年輕人提供精神能量的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