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人民日報的公眾號推送中的關注欄目——4萬多個公眾號,被封了。看來,這次微信真的動手了,充斥在公眾號里面的害群之馬,終于要被清除出去,還大家一個良好的平臺環境了。
而此前的咪蒙公眾號注銷事件,就已經讓敏感者嗅到了一絲氣味。對于自媒體領域的清理,早就已經在進行中了,被封的40000多個公眾號,涉及了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包含“污”“喪”文化的低俗和虛假夸大內容,是嚴懲不待的高壓線。在沒開始碼字之前,公眾號只是平時消遣之物,經常看到一些非常吸引人的標題,但是點進去,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對這樣的標題黨非常反感。
現在蠻多公眾號打著情感故事的路線,每天推送內容的標題都非常有吸引了,不是婆媳關系就是夫妻之間,而且敏感性極強,結果,你點進去,那么,恭喜你又被忽悠了,里面的內容跟題目完全不符合,只是一個吸引流量的手段罷了。
還有很多公眾號,四處散發著有償征稿的信息,并且用可觀的稿酬來吸引著,越來越多奔著加入自媒體行業想分一杯羹的寫手,但是當你關注之后,仔細看了一下往期文章,根本就只是運營人員一個人的稿件在推送,征稿的目的,說白了只是為了引流。
還有一些公眾號,征稿是假,賣課是真,一上來就是加群,群里就是各種原價多少多少,特價多少多少,進群的作者可再減多少的套路,并且優先過稿買課學員的稿件,以此來賺取利益而已。
這種微課的內容,多數會在課上確實講出一點干貨,或者拋磚引玉的說個開始,然后就是各種宣傳,什么時間有專屬介紹干貨的課程,課程怎么怎么好,然后原價幾千上萬,今天課堂上三千兩千,最后甚至幾百快都可以報名,這樣的套路比比皆是。
當然,這些都是一些個別公眾號的做法。真正誠心征稿的公眾號也有很多,所以希望愛好寫作,想投稿的作者們,可以在選擇的時候,先看看往期文章中,原創的文章的署名是否有所不同,當然,也有一些公眾號是要求買斷版權,以公眾號名義來署名的,這些都會在征稿函寫明,希望大家擦亮眼睛。別瞎耽誤工夫,還被各種退稿函消磨掉自己的信心。
另一種,就是利用公眾號進行詐騙和仿冒銀行欺辱詐騙的一些內容。很多公眾號的頭像都會用一些銀行的標志,取一個非常類似的名字,誘使一些馬虎大意的人上當。
辨別起來也是很簡單的,只要去看一下公眾號更多資料里面的賬號主體就好了,一般仿冒的公眾號,主體都是個人,因為如果是企業賬號,需要營業執照認證,所以,仿冒的公眾號,是不可能得到銀行的營業執照來注冊企業賬號的,只能用個人賬號來進行詐騙。
公眾號的亂象還有很多,諸如抄襲、洗稿等等的行為更加猖獗。而一旦被發現,刪除了文章,也就斷了證據,最后也不會受到什么損失,確實應該系統的去進行管理了。
特別希望這個平臺越來越好,能夠給更多的人提供更多原創、優質、健康、積極的內容,豐富人們的生活,提高人們的閱讀質量。
你遇到過什么不好的閱讀體驗嗎?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經歷,與大家分享,也讓大家能夠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