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許好的心愿,都未能如愿以償,每一個追逐的腳步,都顯得異常艱難。
我一直想問問自己,堅持有多難?堅持看書,堅持寫作,堅持自己的愛好,就如同堅持吃飯睡覺一般,沒有枷鎖,沒有顧慮似的,因為到點了我要吃飯,因為我本身胃不好,所以我要堅持按時按量的吃飯,即使很不好吃,也得吃,因為啥?不吃胃耐不住,疼。睡覺呢?很容易理解,就是不睡了,你得困啊,困起來做事就沒有效率,沒有效率就得拖著,拖著難受。
說到讀書呢,看書不像吃飯睡覺吧,看書得有個安靜得地方,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自有顏如玉,可是,沒有意境,再怎么都是白搭,同時也是不能感受作者的用意的,人家花了幾年甚至幾十年才完成的著作,給你三五天就領(lǐng)悟完了,那不得白寫了。市面上很多速讀書的教材多了去,但我覺得所有的都是吹噓的,速讀,不可能,我們應(yīng)當(dāng)尊重作者著作本身的時間積淀,好書本身就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揣摩的,不然浪費了一本好書了。
寫作呢?需要安靜,需要思考,更需要時間的磨煉,思考了才能筆下文,我覺得我最近的文章有些膚淺,就是見文知義了,太深度的咱也寫不出來啊,沒那個閱歷,也許有天寫出來了,你們看著像是有深度的了,我未必覺得,為什么呢?人往高處走,不滿足,爭取做得更好,僅此而已。
那如何增加閱歷呢?我覺得讀書和旅行是個不錯的辦法,讀書呢?怎么讀,首先,你得先有書吧,買,我不喜歡電子書,我喜歡那種實打?qū)嵉臅催^的書堆著一堆,特有成就感,以后咱可以指著那些書,跟咱孩子說,看吧,你爸這些年看過這么多書,你也得多多讀書,氣質(zhì)是培養(yǎng)出來的,不是本身就有的,讀書的氣質(zhì)那是一種無法言語的氣質(zh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裝不了的那東西,順便也給孩子的媽看看,閱讀本身是可以遺傳的。
朋友圈的幾個朋友有做簽名書的,什么是簽名書,就是找書的作者來簽自己的書,這個市場大吧?大?但是堅持做下來的不多,價格自然不便宜,那是有收藏價值的,現(xiàn)在你說陳忠實老先生的《白鹿原》
簽名書價格不菲啊,值得收藏,莫言的簽名書呢?也是一樣的,名作名家值得拜讀,值得收藏,但是現(xiàn)在市面上假的太多,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不管真假,都是有市場需求的。
對于讀書,有強(qiáng)烈的欲望,年輕的時候開始讀,你就比同齡人多些閱歷,你們價值觀、世界觀都不是一個層次的,如果我能早些有這個領(lǐng)悟,也許你讀的這篇文章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因為我的眼界決定了你讀的效果,但是,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理解。這是帶有很大的主觀主義色彩的,我們總是說國學(xué)的思想有些多大多高尚的,其實,大家看多了,理解也就不一樣了,你想啊,名著的作者也是人啊,是人,他的思想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我們看來都顯得那么高尚罷了,因為拜讀的人太多,理解也太多,古文翻譯成現(xiàn)代文,字?jǐn)?shù)多了,理解也就多了。還是那句話:盡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跟誰比?跟過去的你比,跟之前你沒看過這本書的自己比,看看你的閱歷和眼界是否不同了,你看待問題的方法是否有所改變了,如果沒有,那就說明你白讀了。
當(dāng)我看完一本書,我會把它放好,擺好,擺到自己的書柜上去,那是一件藝術(shù)品,我喜歡談書,有好書就覺得推薦,當(dāng)我們沒錢沒時間去旅行的時候,看書絕對是開拓眼界的最好方法。
當(dāng)我們無法改變家人的眼界的時候,那就用你自己的眼界來提升他們的眼界,家人都是相互影響的,好的會傳承,不好的也會傳承,比如說你的父母愛打麻將,你的骨子里就會有麻將基因,因為這是他們帶來的能量場,影響了你,當(dāng)然閱讀也是一樣的,好的就該多傳承,壞的就少傳了,應(yīng)該把更好的留給下一代。
想出去走走,世界那么大,走的不多,為什么?早些時候沒有這個概念,想著都是上學(xué),工作,結(jié)婚,生子,然后給孩子苦點錢,給他買房結(jié)婚等等,很機(jī)械,很中國式的做法,那是什么?在很多人看來那是父母的愛。父母的愛就還這么體現(xiàn),我們的理解是什么樣呢?是如果父母愛我,就該給我買房娶媳婦,就該留點家當(dāng)給我,不該給我那么辛苦地去奮斗。做父母的呢?大部分怎么想?咱苦了幾輩人,再也不能苦孩子了,那就自己多苦點吧,累的,都忘了時間去哪了,忽然發(fā)現(xiàn),胡子頭發(fā)都白花花了,歲月不饒人啊!扯遠(yuǎn)了。
旅行,很好,看那些自駕游的,出國的,國內(nèi)跑的,節(jié)假日擠滿景區(qū)的,咱看著,心癢啊,我是農(nóng)民的孩子,眼界里帶著濃烈的農(nóng)民的氣息,想著守好一畝三分地就行,旅行啥?地里的玉米該除草了,田里的稻谷該施肥了,想著這些,可是,咱不想咱得孩子像咱一樣的想法啊,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鼓勵孩子多往外走走看看了,世界那么大,你那么小,不去看,怎么知道天高和地厚啊?別一天只知道模特高,臉皮厚,要有追求,要學(xué)會走出去,然后在引進(jìn)來。
我們有個同學(xué)嫁了個外國友人,咱得第一反應(yīng)是啥?不錯啊,都用上洋槍洋炮了!調(diào)侃一番。可是,咱那是自卑了,因為咱這個地方很少見到老外啊,別說嫁老外取老外了,人家好歹有個外國的家屬啊,有綠卡啊,我們見老外是啥時候,上大學(xué)時候啊,老高了人,高鼻子,藍(lán)眼睛的,看男的都覺得帥,女的都美,后來看多了,才發(fā)現(xiàn),媽呀,錯覺啊,哪里都有一樣的,有美有丑,給人家上了個標(biāo)簽,不就那么一回事嗎?老外而已啊,多稀奇啊?
其實我挺擔(dān)心的,擔(dān)心啥,擔(dān)心咱的閱歷不夠、眼界太低、世界觀太模糊,影響了自己的成長,順勢影響了孩子的成長,我想給孩子做個榜樣,叫他們別學(xué)我們,一把年紀(jì)了,才有這番悔悟,突然說要讀書,要旅行了,要出去走走了,這可不是閑的蛋疼哦。
說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咱不能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所以,得多學(xué)習(xí),多讀書,但是,話又說回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咱就一凡人,就愛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