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在詞典中的解釋是:求學的經歷,指曾在哪些學校肄業或畢業。然而這個詞卻成了現在人們都很看重的一個東西,“學歷”到底有多重要?
“學歷”在某個方面是一個人的身份標簽,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人的水平,比如一個人的智商,頭腦,思辨能力和工作能力。
為了那一張學歷人們不得不努力學習去換取那個證明,而我也便成為了這里面的一份子,考了一個中等的二本院校,也算是博得了那一紙文憑。
說到“學歷”它到底在愛情面前是不是個問題?
還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和同桌討論男朋友的時候,我堅信自己不會因為學歷而影響自己的戀愛,我不在乎別人的學歷比自己低,因為我覺得那并不算什么,然而她卻全然否定了我的觀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想法,不能說孰對孰錯。
然而,隨著自己年齡的逐漸贈大,閱歷的不斷豐富,當時自己引以為傲的想法卻受到了沖擊。
在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中有這樣一段話:“唐小姐,你聽我說。你表姐是個又有頭腦又有才學的女人,可是一一我怎么說呢? 有頭腦有才學的女人是天生了叫愚笨的男人向她顛倒的,因為他自己沒有才學,他把才學看得神秘,了不得,五體投地的愛慕,好比沒有錢的窮小子對富翁的崇拜”。這段是方鴻漸對女博士蘇文紈的評價。
當我看到此處的時候,我深有感觸,我不想成為蘇文紈,我也不想成為那個愚笨的愛慕者。
有的時候,我們對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很是好奇,往往會被一些充滿神秘感的東西所迷惑,而這種迷惑有可能就來自學歷的差別。
每當放假回家和家鄉的親人們或者朋友們聊天的時候,我都會有種酸澀的感覺,他們總會問我:“大學怎么樣啊,大學是不是很好啊,大學一定很自由吧,真的好羨慕你們大學生啊”。這種情況我想大家應該都應該遇到過!
他們總是懷著一種好奇和遐想來關心我們的生活,然而殊不知我們并不拿這個當做驕傲,這只讓我們拉伸了之前的距離。
過年的時候我去參加了一次小學的同學聚會,我想大家也應該可以想到,小學同學之前是差別最大的,有的在繼續上學,比如我,有的有了不錯的工作,有的早已成家立業,兒女雙全……
我們現在的生活真可謂是參差不齊,那天聚餐的時候還有幾個同學帶著孩子去的,我幫忙照顧著孩子,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生活簡簡單單,幸福滿滿,也正是這些讓我感覺到我們真的不一樣了,之間的距離一步步的拉大。
在吃飯的過程中,他們一次次的用“大學生”這個稱呼來叫我,也許他們覺得這樣是對我的一個敬稱,然而這種稱呼卻讓我體會到一種疏遠。
很多時候不真正了解你的人可能認為你在這個方面很出色,你就是個出類拔萃的人才,就這樣一群小伙子開始對你產生了“好感”,開始追你,其實呢,都是他們自認為的你很優秀!因為你的學歷你的經歷讓他們感到神秘,給了他們向往和憧憬。
我遇到的那個就是這種,他并不了解我,單純的認為我是一個“大學生”就來追求我,我覺得這是很悲哀的,一個人讓人因為你的那點微不足道的“學歷”去謀取那一點愛意真的是太可憐了。
所以,我很清楚這個問題,我深知自己沒有高的文化水平,但我也不會使自己成為讓“愚笨”男人為之顛倒的人。
反過來亦是如此,我們不要盲目的看待那些高材生和那些比自己各方面都要好的人,在這里,我們不僅要正視自己也要光覽萬物。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永遠都會存在的,這是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因為神秘和好奇來折損自己的幸福。
在愛情面前我們必須要做一個有原則的人,有自己正確的戀愛觀和婚姻觀。
談戀愛談的是什么?
對,是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只有兩個人三觀差不多相符兩個人才能聊到一塊,才能生活到一起,倘若兩個人的三觀全不相稱,他們拿什么去索取幸福。
我現在再問:“學歷”在愛情面前到底是不是個問題?
“學歷”是個問題,但是我們應做到讓他不再是個問題,因為此問題有解。
向往好的東西是人之共性,追求高學歷高文憑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當“學歷”遇到“愛情”的時候。我們堅決不能成為“學歷”的犧牲品,不能迷亂地去追求學歷,我們談的是愛情,不是去換取一紙學歷空文。
當愛情真正來的時候縱使千軍萬馬也擋不住,區區學歷奈我何?
對于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就是:
不要讓對方愛上你的學歷,而愛上的是你的人,是你的全部,那么學歷在愛情前就不是問題了。
問題已不在是問題,在這里我也希望所有人都能“有情人終成眷屬”,遇到真愛的人,化問題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