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兩天有朋友發愁孩子要不要上作文輔導班的問題,就此我向心理咨詢師董老師求助。董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給我上了一節生動的探討分析課,我覺得受益匪淺。希望也能幫助到大家。
以下是我整理的筆記:
1.寫作文實質是什么?
寫作文其實鍛煉的是孩子的思辨能力。何為思辨?思是邏輯思維能力,辨是記憶與辨別能力。通過作文把這兩種能力表達出來。那么小學階段孩子主要寫的什么體裁的作文?主要是看圖寫話,或者敘事。就是記敘為主的作文。其實是辨別能力的展現,這個階段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夠。慢慢的通過學習和成長,最后到了高中階段,寫的最多的文章就是議論文了。議論文就是思的體現。孩子需要掌握的是邏輯思維能力。
2.孩子為什么寫不出作文?
作文分為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我們所說的寫作實質書面作文。相對于口頭作文來說,孩子會認為書面作文比較難。事實也是這樣的。孩子到家,會非常雀躍的告訴你:“今天,我們班……”“媽媽,我去……,非常好玩!” 其實這就是最簡單形式的口頭作文。大多數孩子還是可以得心應手的表達一件事情的。只不過我們大人沒在意。也有的孩子不怎么會表達(這個其實也有原因。那么問題來了,當我們要求孩子去寫成書面作文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這是比較困難的事情。為什么呢?其實就是需要一種把口頭作文轉化為書面作文的能力。
3.如何把口頭語言變成書面作文呢?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需要兩件東西。
一、完整的口頭語言信息。這個就是我們平時忽視的東西。在孩子給我們陳述事情經過的時候,我們沒有關注,這就錯失了補充孩子信息的機會。我們要學會引導,讓孩子關注事情的重點。并幫助他(她)分析這件事情。當然有的時候事情非常小,不值得大人一提。但稍給與的關注,給以后的寫作會有很大好處。
例一:我們覺得要多帶孩子外出旅游,長長見識,對孩子的寫作有幫助。但我們會說一些話,比如:“寶貝,我們今天要去……,你要好好觀察呀,回來寫一篇游記。” 說完這話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呢?你覺得孩子還有好心情跟你出去游玩嗎?你把這個天大的難題給了他,讓他帶著這么大的負擔去游玩,開心嗎?
那我們怎么做呢?去玩就是去玩了,就是在玩后,返程的過程中,跟孩子聊天,從一天的開始跟孩子聊。比如,“寶貝,今天咱們是怎么出發的呀,哦,你都帶了什么呀?為什么帶它呀,有用嗎?哦,路上你看到什么了?哦,那你看到那個老奶奶在干嘛呀?……”。很瑣碎的東西,聊來聊去,你的看法,孩子的看法,有趣的事情,無趣的事情,全都呈現一遍。你會發現這個過程可以聊很多東西出來。之后,你再說,“寶貝,你回去能不能挑點咱們說的東西,寫一寫呀?咱們是不是說了好多了,你就挑一件或幾件記錄下來”。這個時候,相信孩子不會覺得寫一篇游記回事天大的難題了。
二、豐富的想象力。其實我們不能說是想象力的培養,為什么呢?因為孩子天生就不缺想象力,之所以想象力缺少了是因為我們是控制欲太強的家長抹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在生活中我們傳遞來了太多的我們大人所認為的不應該,不可能的東西。這樣子,孩子的想象力就被禁錮了起來。那么我們怎么辦呢?那我們就需要改變我們的行為,重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例二:在董老師女兒小的時候,特別喜歡讓重復講一個故事。(這不是個例,大多數孩子都喜歡讓家長重復一個故事)重復到這個故事她能自己講出來,(這個時候大人真心不想再講這個故事了,嘿嘿),其實這個過程,孩子在模仿大人講故事,她特別希望自己也能講一遍。漸漸地,大人只要開個故事的頭,她就能順著往下說了。這是一件極好的開始。然后,再過幾天,孩子就自己完整的把故事講下來了。這個時候,董老師就開始跟孩子商量著改編故事了。就是把故事情節故意給變了。起初是大人一句,孩子一句。孩子不接受改變,但要告訴孩子,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讓她自己想往下怎么發展。(有可能天馬行空什么情節都有)就是這樣子,就著一個熟悉的故事改編成若干的別的故事。這樣堅持下來,你覺得孩子的想象力會缺少嗎?
?
好了,董老師講了這么多,我也整理了這么多。你覺得對你有用嗎?那么孩子要不要去上作文培訓班呢?作文培訓班是這樣啟發孩子的思辨能力的嗎?是這樣激發孩子的想象力的嗎?如果是,就去報名試一試吧。如果不是,還是不要去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