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侄兒侄女吃飯,聊起老家村子里的一些事,侄女說她一年難得回老家一次,前些日子回老家,遇到一個小學女同學,剛離婚了,問起她離婚的原因,說是覺得自己嫁的老公沒出息,所以就離了。
侄女的同學見侄女一臉的詫異,就嘲笑侄女大驚小怪,說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們村子里一起長大的同學,大部分都離婚了,我數給你看,現在離婚的比不離婚的可多得多, 然后她一個一個的把離婚的女同學名字報了出來,竟然真的超過了一半,我問侄女為什么老家的離婚率那么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侄女苦笑著說:“窮唄!”
我差點驚掉下巴,就我們那個村子,因為前些年趕上了政策紅利,大力發展園林經濟,現在身家幾百萬的一抓一大把,千萬級別的也不在少數,甚至有的超級園林大戶身家已經過億,而且即便是普通的農家,跟其他鄉鎮的村民比起來,經濟條件也要高出很多,跟貧窮壓根沾不上邊。
侄女說,就是因為部分人先富起來了,貧富懸殊加大了,才導致了那么高的離婚率。
她說小時候,大多數人家都是一樣窮,一兩戶干部家中條件好一些的,大家也都能接受,但是現在,村子里一部分人富起來了,小時候大家都是一塊兒長大的,家庭條件也都差不多,年紀差不多的女孩兒,嫁人的年齡當然也就差不多,現在看著和自己一塊兒長大的玩伴,嫁的男人比自己的男人會賺錢,住上了豪宅,開上了豪車,就怨自己的男人沒本事,加上現在本來就是男多女少,離婚了又不愁嫁,輕松就能找到比自己前夫條件好的多的男人把自己再嫁掉,沒離婚的心里就不平衡了,也想趁著自己還年輕另攀高枝兒,于是離婚就成了常態……
我說這不是典型的嫌貧愛富嗎?
侄兒是村主任,他說,現在社會風氣就這樣,而且還真不能全怪這些女人嫌貧愛富,因為越窮的人越愛斤斤計較,家里矛盾總是不斷,婆媳打架,妯娌不合,就像一個惡循環,走不出那個怪圈,想分家又分不了,但是有錢了就不一樣,有錢了可以分家另過,逢年過節還能給雙方父母孝敬一些煙酒錢,自己過得好,父母也跟著享福,自然是看起來妻賢子孝,你好,我好,大家好!
侄女接過話說:“丫丫您別不相信,村子里不會掙錢的男人,父母都跟著受氣,您就說大媽(我大姐)那么好,嫂子以前是不是也不待見她,哥哥(大姐的兒子)現在成了當地的首富,嫂子現在對大媽的態度也變了,連帶著對我們也好了……”
我慢慢回味侄媳現在和以前對大姐的不同態度,如梗在喉,總覺得哪里怪怪的,卻又說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