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的推進,隨之產生了一些問題。
人口的流動必然帶來管理上的問題。這里就住房問題的一個細節談談自己的看法。
如果,低保戶或者窮人由國家政策或者補貼優惠等住上了高檔小區,和富人住在了一起。他們必然要出現許多矛盾,如何讓他們和諧相處,不發生矛盾甚至爭執,這的確是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應對的事情。
在我看來,政府是大有可為的,同時不可以單干,也要結合私營部門一起面對。
假設,在一個二線城市,在國家優惠政策下,一個村莊的居民由拆遷補償,分配到高檔小區。這些群體和本來居住在高檔小區的人,如何相處,對他們整體該如何管理,都是個問題。
這是城市研究和規劃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不是蓋好了房子政府就不管了,人不是羊群!
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在我看來,解決這一矛盾要從體制,法律,和心理層次分析。
首先,從物質上,富人和窮人不是一個階層。簡單點兒說是不在一個圈子。所以,要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收入。讓他們的生活需求一步步提高,縮短收入差距。這要從宏觀上政策保護,估計私營經濟發展,稅收優惠,等。
其次,從法律上講,規范社區的管理,如垃圾的處理,物業服務,水電設施的保障等。讓居民享受無差別的服務。
然后,最重要的是從心理上,讓富人和窮人做朋友。
比如,政府修建公共設施,如籃球場,足球場,讓他們一起運動,可以增加交流的機會,彼此互相了解,增強信任。比如休閑措施,簡單的休閑廣場,運動器材,社區娛樂休閑中心的設立都有助于解決心里矛盾。
很多問題矛盾產生的根源在于溝通不暢!所以要溝通。
然后,我認為設立非行政性的基層組織很有必要,如小區管理委員會,平時作為居民與物業公司,以及其他部門溝通的代理人,還可以擔任沖突調節者,當一個家庭內部出現矛盾或者兩個家庭以及多個家庭出現糾紛時,就需要這種公開性,權威性,中立性的組織來協調問題。效率和方式會遠遠優于行政部門的執行效果。
總結來說,人的管理當然要從人的角度要考慮,解決。人群的管理不是一個簡單的組織可以管理,需要政府,社會,家庭的積極參與。離不開法治建設,離不開素質教育,離不開優秀的主流思想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