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是我們愛自己、愛生活的模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1]高速路上的夾竹桃
一路的夾竹桃,大團大團,多為明艷的玫紅色,偶爾會出現團團白色,最好的時節,最美的狀態,恣意汪洋地沿道鋪開,以其明麗的姿態華麗地展視著,猶如熱戀中的姑娘,呈現著太多的美好。金色的陽光鋪撒映襯著,竟讓這如火如云般的夾竹桃有了些炫耀之意,高飽和度色彩透著夏的熱烈與雀躍,平時總以夾竹桃有毒而不太受人待見的她,當然要在最好的季節里狠狠地搖曳一番了。
很多年沒有坐過大巴車了,高高的視角看到的是不一般的景致,想不到小小一米之差竟有這樣的區別,想到日常我們總是以自己的看法去揣度他人的想法,也難怪乎總是會出現那么多的誤會與矛盾。有時,換個角度去思考,會讓我們看到不同的風景;換個位置去思考,會讓我們擁有更多的理解與接納。
2]安靜的女子
特別喜歡英國女作家佩內洛普·菲茲杰拉德的作品書名,《離岸》《早春》《藍花》《書店》……就那么簡簡單單、干干凈凈,卻又很容易就讓人引起深遠的暇想,讀之更是如啜清茗,滋味徐生。也常常在看書時想象這位過了六十歲才開始寫作的她的樣子,并在心里描摩她書中一個個女子的模樣,一個個,都是安靜的模樣。
還記得那天夏天,走進醫院大廳,屋頂的玻璃已覆上了遮陽膜,光線經過幾層過濾也已無法施展威力,只是,人實在太多了,坐無虛席不說,或倚或站,舉目之處,密密碼碼盡是人。中國的醫院,特別是省一級的,多是如此。雖然冷氣夠足,但等待與高溫使得大廳內充滿了焦慮與煩燥。尋位之時,眼光被吸引,轉角樓梯的平臺下,放著三張椅子,靠左的那張坐著的是一位淡淡的女子,極簡的一條亞麻裙子,細細的腰帶,齊耳的短發上帶著一個淺水藍的發箍,安靜的面容,手中是一本厚厚的書,極其專注,與周圍嘈雜的世界隔得很遠。欣賞之,突然覺得“世界很大”與“我的世界很大”是個辯證的問題。
3 ] 有生之年,皆是青春
時光淺,杯碗瓢盆醋油鹽;時光慢,洗衣喂飯故事會。
與友閑聊,講到她在孩子整個的求學階段每日的晨送夜接似乎都是“應該這么做的”,沒有過絲毫覺得辛苦。所以偶爾聽人講起照顧孩子真是辛苦之類的話,她總是會再反觀一下自己的這十幾年,仍舊是絲毫沒有覺得有任何辛苦,反倒是現在孩子去上大學,身邊沒有牽掛,常常會有無所適從的錯覺。
加水,換膠囊,打開電源,等待著“嗞”的聲音,伴著氤氳裊裊的咖啡注入杯中。那杯是每天精心洗的,洗完后照例是要倒扣在杯架上的,這樣才不會留下水漬。全杯的量結束后也照例還是要按一下半杯鍵,看到咖啡從濃到淡地流出,手邊早已備好了奶與糖,而那兩分鐘的時光,是凝固的,是每天專屬我的時間。
也只有在這個時光,小女是絕不打擾我的,她知道媽媽每天晚飯后是要喝咖啡的,還知道咖啡是媽媽喝的,她還太小,要長大一點才能喝。有幾次,她會拿著攪拌棒往我喝完的咖啡杯底里蘸啊蘸,還裝模作樣地放在嘴里噘噘,說一聲“真美味啊!”。煞有其事,樂不可支。對她來講,媽媽的一切都是好的,媽媽的一切都是要嘗試一下的。
這個春天小菡長得特別快,那雙過年鞋,都已經嫌小了。時光快快地漫過,精心也好,不經意也罷,一天一天就這樣過去。木心說:歲月不饒人,我亦未饒過歲月。
4 ] 用心生活,每天都是小春日和
這兩年在微信上被多家生活、居家、旅游等公眾號頻繁轉載的日本津端老夫婦的生活,出的書名為《明天也是小春日和》,在日語中,“小春日和”意指“晚秋到初冬里陽光和煦的好天氣”,但不管是津端老夫婦幾十年如一日的美好生活也罷,還是直接以漢語的常規理解也好,“小春日和”卻讓人不由地與暖暖柔柔的春光聯系起來。
“爸爸媽媽老了怎么辦?”邊幫小菡穿衣,邊跟她開玩笑。“老了,老了就像奶奶一樣臉上都是皺紋了。老了,老了我會照顧你們的。”還不滿三歲半的小菡不假思索地回著。她是真的懂得老的含義嗎?看著奶奶與爸爸媽媽每天不同的生活,我想,她多多少少還是有點懂的吧。
用心生活,每天都是小春日和,《托斯卡納艷陽下》的美好是追尋而來的。投以木瓜,報以瓊琚,平凡的日子會因我們的珍惜而多許多的小確幸,生活從來不會虧待熱切擁抱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