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路不走,困境即路途。
見路不走是指不會盲目依賴經(jīng)驗,困境即路途是指老老實實趟過這段路,直面,而不是繞開。
生活在這顆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星球上,每個人都面臨著無數(shù)的選擇,早晨起來穿哪件衣服,上班先做哪件工作,面對兩難處境的時候把握哪一個,放棄哪一個?
見路不走。今時不同往日,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事,不一樣的情景,過去的經(jīng)驗還能照搬操作么?不一定。那完全從新開始么?也不一定。該在什么時候多大程度依循經(jīng)驗,也是門藝術(shù)。
困境即路途,語出《平常禪》,不推薦閱讀,書里有大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自己選擇的,每一個當(dāng)下都是過去積累而來,確實很難很痛苦,所以就要閃避么?不是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困境當(dāng)中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前進(jìn),也就那么幾步路,如果你愿意嘗試,很快會走出來。再絕望的時候,也會覓得一絲希望,禍兮福所伏也。
二,如果好奇心不夠用了 ,那就再好奇一點。
好奇心乃終極大殺器。
生病了,很難受,好奇一下,胳膊什么感覺?腿上什么感覺?腹部呢?頭部呢?圍著身體好奇一圈下來,發(fā)現(xiàn)這個病不那么難受了。
吵架了,很傷心,好奇一下,他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他為什么會這樣說呢?他為什么對我說這些呢?他為什么在這個時候說呢?他是自己真心想說還是一時氣話呢?還可以更好奇。
事情做不下去了,感覺摸不著頭腦,好奇一下,都有誰參與呢?每個人想獲得什么呢?我為什么參與呢?我想獲得什么呢?誰那里有我需要的東西呢?他想要的是什么,我有沒有呢?諸如此類。
無論是人、事、物還是什么東西讓我們升起情緒,越是圍著它打轉(zhuǎn)轉(zhuǎn),情緒越是難以平復(fù),好奇心幫助你抹掉距離感走進(jìn)問題中,看看前后左右,看明白了也就解開了。
換個角度說,好奇心是崇本務(wù)實的竅門。
三,A way of being。
生命是一個怎樣的過程?——A way of being。
語出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大師卡爾·羅杰斯的著作《A way of being》,中文版《論人的成長》,15年1月剛出街。
換成大白話就是“成為你自己”,以任何方式。
薛定諤說生命是“負(fù)熵”。
儒家說生命是“修齊治平”。
(本來想寫排比句的,發(fā)現(xiàn)知識儲備不夠,歡迎幫忙補(bǔ)充其他關(guān)于“生命”的說法)
朦朧地感知一下,先哲們的意思大概是:生命就是一個從含混到明確,從萌芽到壯大的過程。
抱歉我不知它從何而來,我也不知它的終極境界是什么,我不知道是否有輪回,我不知道死亡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就有生之年而言,我相信生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如果它是這樣的過程,那么,如何評價這個過程?走得順利?走得遠(yuǎn)?走得穩(wěn)?走得快?走得高?或者這是不需要作比較的一件事。
我衷心希望每個人最終都能成就自己,人生年輪就是為了這個目標(biāo)而研發(fā)的輔助工具。
“說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僥幸匯成河,然后我倆各自一端,望著大河彎彎,終于敢放膽,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