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
今天正月十五,按照老家的習俗,過了今天,2018年的“年”才算過去了。
你在的時候,日子在我的記憶里是舒緩綿長的;
你走后,不經意的,我就到了你留在我記憶中的年齡了。
春節前的幾天,我的朋友圈里被一副“娘在,家在”的圖片刷屏了。
內容是為母親祈福,接力轉發之類的云云。
我默默的贊了幾個朋友,然后暗自想你。
媽,
這是你走后的第七個春節了。
你知道嗎?這些年我記憶中的你,依然是你40歲左右的樣子。
健康,豐腴,肩能挑,背能扛。
你病后的模樣,我選擇了遺忘。
娘在,家在,真是這樣的呢。
你走后,家里就沒有了溫度,
回家再也吃不上現成的可口的飯菜了,
再也沒有人和我嘮叨家常了。
于是我沒有再想過回家。
媽,
如今我成了你了,我也快40了。
和你一樣,幸運的擁有了一兒一女,
而且大的是閨女,小的是兒子。
你的兒子,我的弟弟是在頭胎是女孩的,要五年后才能再允許生育一個的計劃生育政策下出生的;
所以弟弟比我小五歲;
我的兒子,你的外孫子是在你遇到的政策的30年后,開放二孩了有的;
所以,你外孫女比外孫子已經大了9歲了;
你走的時候怕是沒有想到還會有這個外孫子吧?
有個女兒,看著她慢慢長成一個大姑娘,心中欣喜,
腦子里總是憑空多出許多擔憂,總怕她遇到壞人,安全教育常常掛在嘴邊。
養了兒子,雖然才一歲,淘氣的天性已經暴露無遺,
怕他做出什么大膽的嘗試傷了自己身體;
同樣做母親,你之前肯定為我和弟弟操了很多心,尤其是為我這個喜歡折騰的女兒。
媽,
我欠你一個道歉。
小時候見你總是和我的奶奶,你的婆婆為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
我還記得我說過,等以后我長大嫁人了,會和婆婆處得像女兒和媽一樣;
你沒有解釋,無可奈何的嘆氣說,等你以后有了婆婆你就明白了。
現在我明白了。
因為嫁給一個男人,又不得不和男人的媽生活在一起時,
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理念在柴米油鹽的日子里不斷的碰撞,
婆婆不是媽,這是我在變成你當時和我說話的年紀才領悟出來的。
媽,
爸爸每年都會去墓地看你幾次吧?
他可有告訴你,在你走后的第二年,有人給他介紹了一個阿姨。
是鄰村的一個寡婦,年齡和爸爸相仿,喪偶多年,她獨自拉扯大女兒,如今在幫女兒帶孩子;她女兒大約和我一般年紀。
你走后的日子里,村里人看他過得特別恓惶才給他介紹;
雖然我內心有些疙瘩,但另一個聲音理智的告訴我,
我和弟弟都在外地工作,爸爸以后的路還很長,他的身邊是需要一個知冷知熱的人。
媽,善良如你,你定不會的怪我和爸爸,是嗎?
媽,
在我10歲的時候,你找人給我算命,
算命的說,我是一個靠自己吃飯的人,如果有貴人相助,將如何如何,而且以后弟弟是要靠我扶持的。
于是,從10歲起,仿佛一下子長大了,有了責任感,知道自己必須努力,因為年幼的弟弟需要我扶持;
隨著我們的長大,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弟弟并不需要我小時候以為的那種“扶持”,
但這種責任感和努力成了我這一輩子的財富,這筆財富是你給我的。
媽,
你在時,我覺得日子福遠綿長,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仿佛我可以永遠停留在這種緩慢而美好日子里;
你走后,我經常有一種危機,因為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個會先來,
這種感覺常常會讓我陷入思考:
如果我的人生也是短暫的,那怎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
我現在的這種活法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我最想要的又是什么呢?
媽,
我繼承了爸爸的脾性,
今天的日子還沒有過完,就在操心明天,后天,明年,后年……
沒完沒了的焦慮。
在我的記憶里,爸爸的眉頭仿佛永遠是擰在一起的,
日子在他的眼里仿佛一直都是一個個的難題,
只有我和弟弟長大成人才是這個難題的終結,
現在看來,爸爸的眉頭好像真的是松開了;
而你,在我的記憶里,一直都不疾不徐的脾性,
有問題了,就慢慢解決,從來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像你那樣,面對生活,那么淡定和滿足;
媽,
在我的記憶里,在我心里,
你永遠都是40歲左右的樣子,
而我永遠都是那時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