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彰顯著他獨有的個性,他視酒如命,卻也常常詩借酒興,酒壯詩情,因此被人尊譽為“詩仙”。作為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不僅有醉飲人生的瀟灑,也有仗劍天涯的豪放。
據統計,他的作品流傳至今的有千余首,其中有許多詩詞為人們所津津傳唱,名言佳句更是數不勝數,激勵著無數的后人。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李白一生飽讀詩書,始終胸懷天下,對治國理政心存遠大抱負。但面對仕途的坎坷,也不得不心生愁緒,空留遺憾。
對于他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我們總會抱以更高的期望,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他在職場上毫無建樹,更沒有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為何會如此?回顧他在職場上的短暫經歷,不禁為他遺憾和不平的同時,也會引發我們的一些思考。
? ? ? ? 是懷才不遇還是遇而不惜
人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在那個沒有網絡、傳播手段有限的時代,許多名人志士想盡一切辦法來宣傳自己,擴大影響力,但真正能夠出人投地的,卻是寥寥無幾。
李白,做為一個有抱負的年青人,為了出仕也是絞盡腦汁。他選擇把祖國名山大川做為自己的隱居之地,但在每一個地方隱居的時間都很短,大有“唯恐天下不知”的感覺。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高調隱居,很快產生了巨大的效果,名聲傳遍全國上下。
“懷才不遇”這個詞,用在李白身上,其實是不夠準確的。對于李白來說,他與其他有志之士相比,是非常幸運了。由于當時他的名字已經家喻戶曉了,所以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睞。
這本是他出人投地、大有作為的一個絕好機會,但是他并沒有好好把握,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平臺的重要性,而對于給他的職位也不屑一顧,最終落得郁郁而返。
? ? ? ? 是齊楚精英還是職場小白
我們都有所耳聞,前些年有一著名的相聲演員,競聘為某省的副省長,但只干了一年多,因不能勝任,而主動辭職了。對于李白而言,他的文采不庸置疑,在詩詞上的造詣也是萬人敬仰,但在治國理政上有無過人之處,古書上并無記載,我們也不得而知了。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李白初入職場,就有幸留在了唐玄宗的身邊,雖然只是個不起眼的文官,但畢竟可以有更多機會接觸領導,這不知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了。
對于還處在試用期的李白,本應該立足本職,踏踏實實做好份內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有朝一日被領導發現,自然有機會得到重用,這樣他的抱負也可以得以實現了。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每一個人的成功背后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拼搏與努力。李白一入職場就想要得以重用,這是不現實的。每個領導對部屬都會有一段時間的考察,在數次確認后方可委以重任。
? ? ? ? 是履職盡責還是不務正業
我們都知道,三國里的張飛,多次因為酗酒誤事,主公和軍師始終不敢把重要的任務交給他。而且,他經常酒后體罰士兵,最后也是因為酒而掉了腦袋。
當時的李白,不僅是詩仙,而且是酒仙。他寂寞的時候要喝酒,高興時也要喝酒,酒時刻圍繞在他的周圍,經常會喝的爛醉如泥。如此貪酒,會不會誤事呢?
相傳有一次唐玄宗攜楊貴妃賞花,面對如花美眷,一時興起傳令召見李白,讓他為貴妃作詩。哪料想,李白早已醉得不醒人事。雖然那幾首詩逗的玄宗和貴妃喜笑顏開,但這畢竟是一種小情趣,而唐玄宗對他的印象可想而知了。
在其位,就應該謀其政。盡管李白對這個職位不太滿意,也不該每天飲酒消遣,荒廢大好時光。所有的理想抱負更不能只掛在嘴上,而不付諸于行動,眼高手低永遠是年輕職場人的大忌。
? ? ? ? 是低調做人還是突顯個性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能夠認清形勢,擺正自己的位置,這在職場中是至關重要的。
而對于身在職場的李白,不管是面對什么人或是處在什么環境下,都是無拘無束,灑脫奔放,最著名的就是“龍巾拭吐、玉手調羹、力士脫靴”的故事了。
有一次,李白又喝多了,玄宗竟用手帕幫他擦嘴,楊貴妃親自為他調汁解酒,而高力士為他脫靴子。這種待遇,恐怕翻遍大唐歷史,再沒有第二個人享受過。可見,唐玄宗還是很尊重這位大詩人的。
然而對于這一切,李白并沒有表現的誠惶誠恐。相反,他依然我行我素,該喝酒還喝酒,活脫脫一副酒鬼的樣子。這樣的人,即便是人才,也是很難被領導賞識的。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人之為人,何以處世?我們之所以有種種的不如意,大多是因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太遠。李白如此,我們亦如此。
看破紅塵愛紅塵!我們要接受社會現實浸泡我的身體,做到腳踏現實,卻心懷理想,努力朝著我們最初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