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初五,習俗里是迎財神的日子,也稱之為“破五”,就是過年的禁忌可以破了,商家們也開門營業了。雖然還在過年的假期里,但網上不斷飄來信息是,年味越來越淡了......
年味是什么?我們一下子說不出來,但從小到大的過年經歷,讓我們記住了過年的活動。
放煙花,貼春聯。年三十吃年夜飯,有團圓的紅燒丸子,有腌制的臘魚臘肉,年年有余的魚,其他的菜就更多了。給長輩拜年,接受長輩的壓歲錢、或紅包。家庭聚會,親友一邊吃花生、瓜子各種零食,一邊聊天,穿新衣服、新鞋子,跟著父母走親戚。
如果說,這些都是年味的話,相比記憶中的年味,現在的春聯比過去更豐富多彩,煙花比過去更加繽紛美觀,年夜飯比過去更豐盛,更美味,各種零食更好吃了,壓歲錢也比過去金額更多,且收錢的方式更多種多樣了,我們卻覺得年味更淡了,為什么?
春節是一年里,我們放假時間最長的節日,每年春節前一個月,交通運輸的 “春運” 就開始了。從電視里,可以看到回家過年的涌動人潮。為什么我們要大張旗鼓地休假過春節,又為什么如此重視春節呢?
02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已經傳承了4000年了,春節不僅有各種吃喝玩樂的活動,還有其深厚的文化的內涵。
文化內涵之一,祭拜祖先,祈福未來。這個內涵是通過年夜飯的程序表達出來,全家人聚餐開始前,家里的長輩會操作一個儀式,給祖先們上供祭拜,儀式結束之后,我們的年夜飯才開始。其意義是,提醒全家人,不要忘記祖先,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感恩祖先,祈福未來,告慰祖先,為我們美好的未來祈福。
文化內涵之二,慶賀豐收,展望新年。這是包含在年夜飯里的,年夜飯為什么隆重而豐盛?這些食物代表著全家一年的豐收啊,我們在年夜飯上分享美味,喝酒舉杯慶賀。其意義不僅是慶賀豐收,也是一年的總結,在分享豐收的成果的同時,大家互相祝賀,期待新的一年更加美好。
文化內涵之三,春節文化的核心,親情的凝聚與家庭的和睦。
從春節的文化內涵看,不論是祭拜祖先、祈福未來,還是慶賀豐收、展望新年,都是通過年夜飯的儀式體現出來,這就突顯了年夜飯的重要性,也解釋了為什么人們要在年夜飯之前趕回家,也理解了為什么年夜飯的準備那么隆重,年夜飯的餐桌那么豐盛。
原來,年夜飯吃的不僅僅是美味佳肴,吃的是家族先輩的精神傳承,吃的是對家庭未來的美好希望,吃的是對家庭豐收的總結,吃的是對家庭新年的規劃,吃的是親情的凝聚,吃的是家人的團結與和睦。
03
來看我們現在的春節,找找年味淡了的原因。
之一,春節期間,許多人只是感受到節日的熱鬧與吃喝玩樂的快樂,體會了物質上的年味,現在是物質豐富的年代,我們平時吃喝玩樂的內容,與春節沒有太多差異,很自然地,覺得年味淡了。
有人認為,年味淡表現在煙花爆竹的燃放的限制。也有許多人認為,燃放地點的限制,是為我們呼吸的空氣潔凈的考慮,我們依然可以燃放,怎么能算年味淡的原因呢?
之二,80后,90后,許多家庭的孩子少了,一個獨生子女,許多成家后,要照顧雙方的家長,春節期間照顧了男方,就無法照顧女方,因此,吃年夜飯有的家庭只有父母兩人,春節團圓的氣氛自然就淡了。
之三,春節的文化內涵是家人團圓,團圓的意義在于凝聚親情,增進團結。有些家庭因為利益沖突而分崩離析,無法團聚,沒有家人的團圓,哪來的年味呢?
之四,今年因為新冠疫情,許多人不能在年夜飯前趕回家,只能在工作地就地過年,年夜飯的儀式有所改變,通過視頻來參與家庭聚餐,雖然團圓的儀式別具一格。如果家人的心是相通,隔著屏也能吃出溫馨與和睦。從過年的形式上看,這樣的年味淡嗎?從春節的內涵上看,這樣的年味不夠濃嗎?
04
春節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要讓濃濃的年味傳承下去,我們不僅僅要關注活動的形式,還要搞明白,春節的文化內涵,春節的意義是什么,更關注春節的內涵。
在過了幾十個春節后,我對春節文化內涵有了新的感受,古人給春節的儀式賦予了哲學意義。祭拜祖先,是讓我們知道,我們從哪里來,而展望未來,是讓我們思考,我們到哪里去。
而春節的現實意義呢?是增進親朋好友的感情,促進家庭的和睦與團結,讓我們擁有更好地生活。
年夜飯上,如果我們吃出親情的凝聚,吃出家人的溫馨和睦,這就是濃濃的年味,就是年味的靈魂。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