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剛剛度過了結婚七周年紀念日。七,在圣經中是個寓意完全的數字,可在婚姻中,七年卻成了約定俗成的一道關卡。過得去是康莊大道,過不去就此夭折。
我們兩個是初中同學,每每與人提及這段歷史,都要附贈一句解釋:“我們是大學才開始談的戀愛!”回憶起來,從戀愛到結婚,再到如今結婚七年,我早已無法將他與那個高瘦憨實一臉青春痘的男孩子重合了,像是重新認識了一個人。生活將我們向對方展示的更加立體。
大學時期我們一南一北,到他工作穩定我們團聚,五年的戀愛四年半是異地。那時,每天通電話,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不止,各種電話卡保留至今,著實為通訊事業出了好大一把力。記得有一次回校考試,出發前他給我發短信,因為在家里用的老爸的手機,換回自己的以后沒來得及告訴他,一個短信發過來,老爸和老媽感嘆:“好嘍,以后這丫頭有人惦記了!”原來,知道我愛丟三落四,他短信羅列了需要帶的各種物品清單,還一再的囑咐我一定帶齊。到這,突然想起來,假期在家團聚的日子,每次約會完送我回家,到樓下分手時,他總會要求我到了樓上給他發個信息,我每次都會爽快的答應然后干脆的忘記,居然沒有一次守約。倒是在學校,每次離校出門,都會上車一個信兒,下車一個信兒的匯報行蹤。當然,他也是這樣。我們從來不會覺得這樣的報備是一種管束,因為異地戀的關系,這樣的匯報就像是拉近了空間上的距離。也遇到過這樣那樣的想要介入的人,可你一旦認定了,就再沒有誰能入得了眼,進得了身。因為每天在宿舍走廊里打電話,他還得了個“phoneman”的綽號。
終于畢業了,我們幾乎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團聚,卻也克制著等候條件成熟。終于生活在一起才發現,這么多年的相愛也不能完全了解一個人,包括他的好和不好,然后就是進入婚姻。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我正好相反,也許是因為戀愛時習慣兩地,那時我并不黏著他。結婚后,朝夕相對的生活反而讓我越來越無法忍受和他之間的距離。被他像孩子一樣寵著,無論我做了什么不靠譜的事,他都不會厭煩生氣,相反的,還成了一種生活情趣,我為此也多少有些沾沾自喜。在他面前我從來都藏不住話,幾乎是腦神經一動,就要表達出來。也開始發現文理科不同出身的人思維方式居然真的不同。他下班晚,每次回家前總會打電話詢問我是否要帶些什么回家,開始我都是概數,“買倆西紅柿。”“買四五個包子。”……他一定會問“兩個柿子就夠?”“到底是四個還是五個?”后來我學會了精確的表達“像你拳頭那么大的買兩個,像我拳頭那么大的買三個!”……
如今兒子已經快五歲了,時間真的如梭飛去,我們已經可以在彼此的頭上找到白發,可因為有他,我并不害怕老去。有時被他感動,反倒恨不一夜到白頭!我們也經歷了婚后兩家人的磨合,孩子的管教也曾是婆媳關系的大問題。可誰嫁給愛情后不用承受生活的磨礪?
記得婚禮上,司儀曾經問我們怎樣看待對彼此的愛?他說:“用心去愛吧……”而我說:“我們的感情從開始到現在都沒有經歷過什么大風大浪,一切都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很平淡,就像水一樣,雖然沒什么味道,卻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愿下一個七年,我心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