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閑錢投資、(家庭CFO訓練營活動5-5)
難度:初級
內容:共四節(jié)
第一節(jié),網貸平臺的本金保障有用么?
對本金無擔保類:只提供信息中介,不擔保本金安全。eg.拍拍貸 此類平臺會對某些滿足一定條件的標進行賠付,但是基本可視為促銷手段而已。
有限本金擔保類:一種是設立有限的風險資金池,如出現(xiàn)違約由資金池賠付直至耗盡,eg.人人貸;另一種以平臺自身進行賠付擔保,直至平臺破產清算,eg.互利網。
第二節(jié),怎么躲開有“倒閉基因”的平臺?
①別只看收益,要看誠意。很多平臺先天就有問題,目的就是圈錢然后跑路。其基本特征有,平臺成立時間短;以高額收益為宣傳點;對資金流管理不嚴;合作機構少且多為關聯(lián)公司;整體界面效果體驗差。
②觸碰紅線的平臺很明顯。典型代表就是用P2P作為自己融資工具的自融型平臺。
③不負責任的堅決不碰。體現(xiàn)為不具備足夠的征信、審貸、風控能力,卻盲目擴大業(yè)務量或做出不切實際的回報承諾。
選擇平臺依據:第一,考慮安全、正常的平臺,如成立時間、股東背景、運行模式、合作機構實力等;第二,權衡風險和收益,考察平臺歷年交易額、規(guī)模、貸款集中度、期限、利率等;第三,才是對借款人和借款標的的審核。從各方匯總的數(shù)據看來,國內P2P投資的壞賬主要來源于平臺倒閉,其次才是借款人違約。
第三節(jié),靠譜的平臺什么樣?
①看背景,如成立時間長、股東背景強、合作機構實力高等;
②看運營模式,絕不碰四條紅線即“中介性質不變、不提供擔保、不稿資金池、不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③看風控能力,傳統(tǒng)金融機構參與的P2P通常風險更低,但受累于銀行的高成本,所以收益率相對偏低。
第四節(jié),網貸平臺和銀行有關系么?
①P2P平臺不是金融機構。p2p平臺只是中介,撮合交易,賺傭金,不賺差價 ,不予借貸雙方發(fā)生金錢往來。金融機構是風險管理中介,與借貸雙方分別發(fā)生關系,不賺傭金,賺差價。
②P2P的錢是怎么管理的。一種是有托管平臺,投資人的錢先到托管平臺中,然后由托管平臺分別將借貸資金和服務費劃轉到交易對手及P2P平臺中;另一種是借助網上銀行完成雙方資金劃轉、繳納服務費,P2P平臺完全躲開與客戶資金接觸。
③P2P靠什么賺錢。傭金,目前是高額傭金,一邊向投資者收取利息管理費,一邊又向借款人收取借款管理費,一般以借款額和借款期限為基準,收益相應的比例,但是對不同借款人和不同標的收取比例是有區(qū)別的。
【心得】
雖然P2P最近因為平臺頻發(fā)跑路不是那么火了,但它一年前還是老少通吃的香餑餑。
我是14年的時候開始嘗試的,開始就是百度一下排名,然后選了人人貸,放一千塊錢試驗,其實也沒試驗出什么結果。等到年底的時候,還是百度了相關信息,選擇了當時大約是人民日報之類官方媒體報道過的陸金所,把女兒的滿月錢存在了里面。現(xiàn)在看來,雖然陸金所經常在收益率上忽悠人,但是至少平臺還算是比較靠譜的。
主要當時也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去了解一家平臺,直到今天看了小班的分析,才漸漸感覺有點概念了。目前還是對如何鑒別存疑,比如小班說的四條紅線中要求不提供擔保不搞資金池,但是又說可以設置風險準備金,似乎有點暈了,我理解是只要除服務費外,客戶的錢不進入P2P平臺即可,風險準備金由平臺用自己的錢建立,而不是從客戶間借貸的錢中抽。
ps?五一放假,心都飛了,好難收回來繼續(xù)學習啊。o(︶︿︶)o 唉,加油,繼續(xù)堅持每個工作日學習一課。